2021.3.26
今天终于在截止日期前交了语文研课的作业。因为教学设计在表格中,如果复制粘贴,就会错乱,我只把教材分析发上去,请老师朋友们批评指正
统编教材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以文体分类组织单元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的一大特点。在小学中高年级教材中,每册都至少有一个特定的文体组元单元,大概占到总单元数的10%—20%。文体组元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消除与文本间的隔阂;从学生阅读兴趣和需求出发,为延展学习奠定基础;打破阅读教学程式,增强教学指导的针对性。
教材编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旨在培养小学生基本的文体意识,传授基础的文学常识,不要拔高文体教学的要求。如五年级下册名著单元意在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为其量身定做的阅读方法是看懂回目、大胆猜读。在教学时,要注意不能按照普通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让学生深入解读古典名著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大人们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三至六年级的《快乐读书吧》都在特定的文体组元单元之后,且与单元文体相关,同时开始渗透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强调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的自主阅读。这些类型多样、目标明确的拓展阅读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深入把握和体会不同文体的特征,有侧重、有序列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单元分析
人文主题:观三国风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析红楼梦断。这句话涉及到了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它们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我提炼出这一单元是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学习四篇课文,它们是根据《三国演义》相关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和节选自《西游记》的《猴王出世》以及节选自《红楼梦》的《红楼春趣》。
语文要素: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习写读后感
个人解读:第一个要素指向阅读方法;第二个要素指向写作。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方法,积累猜词法、联系语境法去阅读古典小说。写读后感可以从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入手,简单介绍文章和书的内容,重点介绍印象深刻的部分。联系生活,写出感想。比如收获是什么,读了有什么用?或者给自己怎样的启发。
课文编排:
这是五下第二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其中,《草船借箭》和《景阳冈》属于精读课文,《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是略读课文。其中,《红楼春趣》是新增课文。既然课文类型不一样,所承担的任务则不一样。《草船借箭》课后的“阅读链接”中是名著原文,虽是文言,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景阳冈》的课后补充《水浒传》的资料袋,意在以单篇带动整本书的阅读。《红楼春趣》课后摘选了林庚的散文《风筝》,意在更深理解放风筝的趣味。
这一单元除了《草船借箭》是根据原著相关内容改写的以外,其他三篇均是原著节选。其中有些语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大致猜出意思即可,不需要细究,也不必要求学生理解所有的语句。
口语交际内容是“怎么表演课本剧”,主要是通过分小组讨论:如何选课文、分角色、怎么演这三个内容,一起协商,形成一致的看法。最后是排练、表演。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总结了“阅读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可以根据联系上下文猜意思,借助资料、看影视剧等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更多的乐趣。“词句段运用”的三道题都是通过猜测说理由的方式,训练学生对陌生疑难词、句、段的理解和听说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读后感”。习作话题“读《×××有感》”或《×××》读后感”,从单元主题“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延伸而来,让学生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选择一两处感触最深的内容,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想。
《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结合文体单元的学习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从而使教材成为一个开放的文本形态,同时给学生更多的实践阅读方法的机会。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为走进故事中的人物与情节做铺垫,同时积累语言。借助影视剧,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场景,对比体会原著描写之妙;运用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猜读难懂词句的意思;联结相关文段,在不断预测的过程中,勾连前后情节,引导学生互证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采取目标管理的方法。有方法地读,有任务地读,有计划地读,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避免课外阅读的随意性。
四、本课分析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有关“草船借箭” 的情节改写的,原著的题目是“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表现出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课文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把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故事的起因、经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把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此外,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插图介绍:大雾漫天的江上,万千箭头射向布满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的船外,远处的船上亦是满箭而归,镇定自若的诸葛亮与鲁肃在船内,喝酒畅聊。插图很有视觉冲击力,给人丰富的画面感。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有两类,第一类是名著的阅读方法及阅读链接,第一题是默读,说故事内容,意在训练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第三第四题意在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另一类是第二题中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特点。这是本课的难点,应创设多种活动,让学生反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