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一样,习惯电话里强颜欢笑,挂掉电话,独自一人蜷缩在角落默默擦眼泪。一五年底,由张猛执导,老戏骨张国立领衔主演的影片《一切都好》温馨上映。口碑爆棚,泪点满满。
本片改编自意大利导演柯克·琼斯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天伦之旅》。张猛导演在接受中国日报网的专访时被问道选择亲情题材来开机的初衷时,他坦言自己1994年离开家乡在北京开始为梦想闯天涯,其间为事业、为家庭许多时候也会像影片中那样去向父亲隐瞒真实处境,甚至去夸大自己细小的成功,让父亲不去担心。他认为当下青年人与父母之前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出现的问题也愈加棘手,真正走进观众心中,拍摄出最接地气的作品,才能够做到以情动人。
一位普通平凡的父亲,四个各怀心事的儿女书写中国式“家书”。影片围绕一顿未能欢聚的团圆饭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和体谅的故事。主人公管治国是一位退休的地质学家,年轻时忙于工作走南闯北,四个孩子由妻子一手带大。晚年,老伴去世,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在离家遥远的城市里为生活打拼,为理想奋斗。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四合院如今只剩下他孤单一人。因为太过想念孩子们,年过半百的管治国乘上了奔赴祖国各地的列车,决定要出趟儿远门看看许久未见的孩子们。导演张猛从喧嚣都市的亲情着手,残忍地撕碎粉饰下的幸福面具,毫不避讳地将一幕幕看似“一切都好”的社会现实赤裸裸地展现给观众,很痛却很真实,让影片反思的力量更有深度和张力。
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全景镜头就是开始与结束时的四合院的全貌:看起来有些年头的一砖一瓦、老式的木刻门窗,还有高高的门楼和规矩的四合房屋。颇有几分古人口中“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这样两组全景镜头向观众呈现了老北京四合院的风韵神气,也交代了影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同时,首尾呼应的镜头设置也让影片的结构看起来更为精巧。
在我看来,片中的四合院更像是一个画地为牢的童话国度的隐喻,让影片多了一些耐人琢磨的人生况味。偌大的四合院安放着管治国和孩子们的回忆,记忆中的孩子们,会早早地守在门口,等待着他回家。他一出现,孩子们就会兴奋地奔过去扯着衣角不撒手,赖在他怀里无话不说。而现在,孩子们宁愿说谎话也不愿把真实的生活状态向他透露半分。横在两代人之交的时差,让亲情单薄。
影片中的特写镜头以克制冷静的镜头语言风格呈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是观照人物内心世界的一面透镜。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一处:管治国乐滋滋地摘着芹菜叶子,突然客厅的铃声响起,他快步跑向前接起电话。这时画面定格在管治国苍老的脸上,他瞬间收回扬起的嘴角,目光黯淡,连声叹气。就算听不到电话里的内容,观众也能从管治国失落的表情中得知他的儿女不能回家团聚。细微的摄录将老父亲一系列表情展现地淋漓尽致,然而这时鹩哥一句你好,让管治国在电话里努力克制的情绪全盘爆发,他大声吼道:“我不好。”儿女未归,父亲怎么会好?
影片贯穿始终的物件细节就是管治国整理的那本《回忆录》,苍劲的字迹,纪录着孩子们的成长的点滴。辗转多个城市,管治国终于敲开了大女儿的家门。气氛异样的餐桌上,管治国拿出了自己多年整理的《回忆录》开始抑扬顿挫地朗读。《回忆录》里这样写道:第二十章,管清成婚。二零零四年九月,从家信中获悉,大女儿管清即将出嫁。我即从青海腹地赶回,连转数夜的车,终于在婚礼之日到达北京。新女婿腼腆羞涩,敬我酒,递我烟。等烟头烫到手,才忽觉泪光涟涟,是因为高兴。管清小鸟一人笑靥如花,她说会像爸妈一样……管治国中途被女儿打断,全场变得尴尬。朴实真切的文字,流露出了父亲得知女儿即将出嫁时的激动和不舍。如天下父母一样,他希望自己疼爱的女儿可以嫁给爱情,嫁给幸福。没有假大空式的不切实际,《回忆录》里全是心酸感动。
张嘉佳曾在一本书的序语中写道:一刀痕迹,一个谜语。当下不是真相,全部才叫真实。影片中的老父亲,转遍了大半个中国,看清了所有的支吾掩饰,将全部真实收入眼底。此时,他并没有去刨根问底,他已明白儿女们的顾虑和不易。他选择活在虚构的乌托邦里,不去戳破,其实那样也挺好。本片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欢笑与泪水,,更多的是处于21世纪的大背景下,父母与儿女两代人之间行为习惯的反思和评价。
他教我迈步,我陪他变老。还是那句老话: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