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能猜出别人在想什么,却很难知道自己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朋友夫妻吵架后找我吐槽,起因是Ta的另一半一定要给Ta买一双价格不菲的鞋。通常夫妻都为了不肯给买生气,乍一听Ta说吵架的理由,我以为是在炫恩爱。听说了前后经过,还是觉得从逻辑上这个架吵得莫名其妙。“你那天很反常。”我只能这样说。Ta跟我讲这些百分之九十九为了一吐为快,并不指望我有什么真知灼见帮她解决什么问题。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可解决,两个人赌气到了都精疲力竭,分分钟相逢一笑泯恩仇,我说什么都是白费力气。可我偏爱追根究底,不明白为什么平时并不吝啬的朋友忽然满口的节俭起来。再问几句,背后的原因浮出水面,在提议给Ta买之前,对方先给自己买了同样价格不菲的一双鞋。朋友并非真的抗拒那双鞋,而是要借自己的节俭暗示对方过于奢侈。从表面看他们的争执是礼让,实际是一种博弈,一方要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以便发泄从前积压的不满,而另一方想拉对方进行一次同样档次的消费以达到心理平衡。这样的事在熟人社会里尤其多。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多数是拿仁义道德当垫脚石,以便站高些增加打击力度达到自己的目的。把他们换到那个地位,他们会有千万条道理说明他们违背仁义道德的理由。这样的荒唐戏时时都在上演,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每次看见还是忍不住查其言观其色,有些怀疑做这些事的人是自己真的掉在糨糊桶里还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我宁愿他们是掉在浆糊桶里,原谅糊涂人容易些。事实让我每每失望,满眼都是聪明人,都以为欺世盗名这件事最容易干。我没把分析的结果告诉朋友,因为那也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原因要涉及到两人之间感情的深浅,甚至追溯到在一起的初衷。没有几段感情经得起这样的追问。大家都火烧眉毛只顾眼前,一起平安终老。
认识世界、认识别人,不过是为了认识自己。
借用佛教里的一个字说人生,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证”的过程。我们有生之初第一次睁开眼睛,姓氏名谁、身在何处都需要依赖旁边的人确定,随后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看似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实质上是通过周围环境的反馈取得。这是“反证”,是从别人的眼里看到自己了解自己。有反就有正,正面的证就是自己怎样看待自己。别人眼里的你跟自己眼里的你往往天悬地隔,根本不是一回事。那么哪个是真的?这问题的答案于旁人都不要紧,只有本人非知道不可。我是谁搞不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无从谈起。相当一部分中国人,这么说比较负责任,因为不了解外国人,对我是谁早有了答案。得到答案的方法很简单,根据社会地位、职称等实实在在的东西来确认。吴主任、钱经理、吴主任的儿媳妇的大侄子的朋友。现在还有个更简单易行的办法,连论资排辈都能省掉的,那就是有钱人和没钱人。没钱人对钱人羡慕嫉妒恨种种情绪,在有钱人堆里也一样存在,或者因为互相了解的深而有过之无不及。这些身外之物像极了一个华丽的房子,尖顶圆顶、前廊后厦,好不耀人眼目,别人把它当成你,你也糊里糊涂以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不得不承认有人非常幸运,自始至终扛着冠冕一样的枷锁。那也正是不幸所在,从未认识过自己的真面目。多数人不会这样极端,我们自以为认识自己,又说不定在什么时候惊觉自己那样的陌生。“我怎么会这么想!”“我怎么可能这么做!”谁都对着自己这样大惊小怪过。年龄渐长,这样的时候越来越少,遇到任何事都很清楚自己一定会怎么做,却转而惊讶年轻的时候,有些凭直觉做的事做的那样漂亮,年老的自己佩服年轻的自己,美妙、难得。但是人会自欺,对于不那么美好的事往往在记忆里不断修改,改到面目全非,在不断的重复荒谬以后,荒谬成真,对于有些人来说,历史从来都是他想要的样子。不知道午夜梦回是否为此心惊肉跳,至少表面看来他们很心安理得,仿佛他们就是真相一样坦然。
陌生是魅力所在,陌生的自己尤其是块未开掘的宝藏,需要一生的光阴去发现。
变故永远让我们恐惧。岁月静好现在很流行,静就是不动,在好的状态里停住,显然这美好的愿望违背了自然规律,我们永远处于变化中,谁也无力阻止。站在湍急的河里努力保持不动,要比随波逐流辛苦的多。与其被恐怖迫着惶恐度日,不如随着节奏动起来。认识接纳改造自己是个大工程,工程持续整个一生。“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很多,人最关注的是“我”。据有过濒死体验的人说,最后一刻整个一生如同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这当然不同于看过的别人演的戏。如果戏中的自己如同自己期望的那样,徘徊为了追求,痛苦不轻贱,等待都美丽,那就可含笑九泉了。做到这样谈何容易!总要一路辨识哪个声音是从内心发出来的,目标在什么方向,用多大的力气去追,追上以后怎么办,追不上怎么办,追的路上随处都是岔口,或许跑着跑着就把目标丢了。丢了再找,找到了还可能再迷失。目标和自我都是这样时而迷失、时而清楚,由熟识到熟知,由摇摆到坚定。认识自己的过程如同那个渔人,走着走着突然到了一个所在,鲜花盛开芳草鲜美,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是自己的,一旦找到永不迷失。这样的时刻在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会来临。比如昨天,一个朋友问我怎么样,我回答说:还行,情绪低落知道调节,也坚持锻炼,也注意休息。说完忽然发现其实自己原来是热爱珍惜生命的,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很有点悲观厌世。这个发现或许可以在末日审判时给我些许安慰:不曾亏待别人,也未曾亏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