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始于“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常见于图书馆、阅览室之类地方的名言,始终在告诫我们,要想学有所成,就要勤奋刻苦。
很多人自幼也会听到父母老师类似这样的谆谆教导。学习上没有捷径,要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只有达到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才能超越他人,才能获得成功。
但是仔细想想,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什么时候学习和苦联系在一起了,学习和快乐是对立的吗?感受不到快乐的人,他的学习之路可以走多远?
论语里面有一段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是讲颜回如何看待学习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苦和乐是内心的感受,学习是一种行为,两者之间没有逻辑关联。把学习当作苦差事的人,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即使会被颜回触动,也只当这是苦中作乐。而真正体会到其中乐趣的人,学习的时候感受到的只有乐,没有苦。
曾经,学习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在中国古代,只有豪门大族才有能力供家中子弟学习,平常人家供养一个读书人要举全家之力。明朝的杨继盛,家境贫寒,为了读书,小小年纪一边放牛一边在私塾外旁听。
现在的大部分国家都很注重国民素质的培养,把大部分财政税收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比如说我们国家就有九年义务教育,学习成为每个青少年享有的权利。这是古往今来,多少贫寒子弟求而不得的事情。但是现在的一些学生却体会不到能够学习的幸福与快乐,只把这看作是不得不尽的义务。
虎妈虎爸们急于拔苗助长,对子女的学习严格要求,于是把学习和艰苦联系在一起;为了子女达到他们心中的预期效果,把学习和惩罚联系在一起;有时父母为了树立权威,把学习当作不听话的惩罚手段;或者干脆威胁恐吓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变成什么什么样子。
没有积极正面的引导,这些家长总是把学习和负面的东西连在一起。他们从没告诉过子女,学习本应该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或许在潜意识里,学习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很小的孩子就有了厌学情绪,高考一结束书被撕得粉碎用来庆祝脱离苦海,上了大学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工作之后再也不碰书本,偶尔翻本书竟成了助眠神器。
学习怎么变成这样了?为什么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或许是一开始被灌输的信息就是,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于是一想到学习,就想到这是在苦中煎熬。什么时候可以不学习,什么时候就熬到头了。
学无止境,尤其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学习是件终身的事情。如果想把学习这件事坚持下去,首要的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心中真正开始认可学习的乐趣,才会像颜回那样,不管身处何境,始终如一,不改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