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育儿方面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让你感到头疼、焦虑,比如:孩子早恋、叛逆、厌学、沉迷游戏、考前焦虑等等。清心渡金牌心理咨询导师张老师,每天带你了解一点育儿小知识。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作“超限效应”,通俗的解释就是:当人的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过强或者过长的前提下,就会调动起“自我保护”的本能,出现明显的逃避倾向。
这种“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有发生,比如说孩子考试失败了,父母会一次、两次甚至多次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同样的批评,这种行为会使孩子的内心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他会从最开始的内疚不安,到后来的不耐烦,直到最后的反感讨厌,甚至会出现“我就是不学了!”的强烈逆反心理。
不论批评还是表扬,只要是说多了,孩子都会觉得父母很唠叨.让他们很受不了。其实父母的本意是好的,想通过强调这个问题,让孩子记忆更加深刻,以后能够保持住,但是,大人们这种喋喋不休的说教和嘱咐,最终只会导致孩子出现“超限效应”,不仅无动于衷,还会异常反感,过多的赞扬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太假了”。
明明的教室在一楼,他早晨喝完牛奶,随手把空牛奶盒从窗户扔了出去,这个盒子恰巧被路过的同学朗朗捡到了,并且丢到了班级的纸篓里。
这一幕被班主任老师看到了,他决定要在班上说说这件事情,表扬一下朗朗,批评教育一下明明。
“明明,刚才我看到你把牛奶盒子扔到了窗外,被朗朗捡起来了,你知道这种行为的恶劣性吗?”班主任厉声质问。
“老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往窗外扔东西了!”这时,明明实在是内疚极了。与此同时,朗朗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而很高兴。
“幸亏你扔的是纸盒,如果是铁盒、砖块呢?还不把人家脑袋砸破?”班主任老师继续将问题放大。
“万一砸出人命来怎么办?”
班主任连连质问、斥责,由纸盒到铁盒、砖块,再到人命,说了一大堆,越说越严重,越说越玄乎,似乎还不满足,仍想继续“发挥”,但这时,明明已变得充耳不闻,表情淡漠了。
班主任老师说完明明之后,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朗朗:
“这是一个好孩子,他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做了这样一件好事。”
“通过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到朗朗平时一贯表现良好。”
“能够自觉主动地做好事,肯定朗朗在家里也是个好孩子。”
“我们全班同学都要向朗朗学习。”
这个时候,朗朗也听得不自在了,这原本是一件无所谓的小事,老师怎么会说起来没完没了。
所以家长在表扬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能够及时地捕捉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但是如果表扬得过于婆婆妈妈,那么就近乎“廉价”,所以表扬要适可而止。批评的时候,更要讲究艺术。
有的时候,家长给孩子的表扬过多,不仅会让孩子觉得很烦,也会让他们觉得这是很大的压力,他们所得到的表扬大于他们实际做的好事,这会让他们内心多少有些不安,而且他们会在潜意识中按照大人们所表扬的方向去努力。所以,如果大人们表扬得过于频繁,过于夸大,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压力,他们觉得去追赶这句夸奖,实在是很累。
总之,表扬孩子虽然是好事,但是也要适时适量,不要夸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