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是实现我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工具,家庭理财中需要注意哪些定律呢?
今天我们与大家一起看看高净值人士家庭理财的七大定律。
墨菲定律
随时做好以防万一的心理准备。墨菲定律的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墨菲定律主要是想告诉大家 "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任何投资都有可能会造成损失,做好心理准备。
4321定律
在家庭资产整体配置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理财 4321 定律。即家庭资产合理配置比例是:家庭收入的 40% 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资,30% 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 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 用于保险。
但是,4321 定律只是一般规律,各人在制定家庭理财规划时,有四点必须考虑:
一是家庭的风险属性。大家需要根据个人及家庭的具体情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资产种类,尤其需要考虑家庭资产积累状况、未来收入预期、家庭负担等。
因为这些因素与个人及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资产种类和相应的投资比例。
二是家庭理财目标,这决定了投资期限的长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需要对个人及家庭的财务资源进行分类,优先满足家庭的理财目标,构建核心资产组合;再将富余资金配置于具有一定风险的资产,构筑周边资产组合,在保障家庭财务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投资来增加收入。
在两类资产组合下,便可清晰地得出具体股票类资产、债权类资产、现金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三是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人们的职业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理财的观念和理财工具技巧的掌握也不同,理财最好和自己的职业接近,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理财工具也很重要。
如果你是从事银行、保险、证券职业的,那么提高你职业方面的理财比例也是有必要的,如果你的心理状况和抗风险能力很强,适当提高风险类投资的比例也是可以的。
如投资理财专家张雪奎教授常说的那样:定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定律是普遍规律,人是单独存在。没有最好的理财规划,只有最符合个性需求的理财规划。
四是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案。确定了理财目标、风险属性和个人理财特点之后,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案就要决定了,也就是需要制定一个可行性方案来操作,在投资上称之为投资组合。
投资人的风险承受力是考虑所有投资问题的出发点,风险承受力高的,可以考虑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诸如股票、偏股基金;风险承受力低的,可以考虑低风险的工具,诸如债券、偏债基金、保险等。
72定律
不拿回利息,利滚利,本金增值一倍所需的时间等于 72 除以年收益率。
举例来说,如果存 10 万元在银行,年利率 2%,每年利滚利,多少年能变 20 万元?答案是 36 年。如果 10 万元投资年报酬率 12% 的开放式基金,则约需 6 年时间变成 20 万元。
80定律
预计你能承受多少投资风险,高风险的投资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为 80 减去年龄的得数,添上一个百分号(%)。
比如,30 岁时股票可占总资产 50%,50 岁时则占 30%为宜。不过,究竟是否进行高风险的投资,还应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判定,可以做适当的调整。
双十定律
保险是家庭的必需品。但总有这么一个现象:要么花了太多钱买保险,要么保额不够。那么,应该要买多少保额,负担多少保费才恰当?很简单,记住两个 "10":保险额度为家庭年收入 10 倍,总保费支出为家庭年收入的 10%。
比如一个年收入 10 万元的白领人士,同时也是一家之主,那么他的寿险保障总额度可简单界定在 100 万元以下,有能力的就买足这 100 万元额度,没有能力的就可以减半,不放心的可以买到七成。
而一个年总收入 15 万元的家庭,所有家庭成员每年用于寿险保费支出的,简单来说控制在 8%~10% 为宜,多了就会增加支出压力,影响其他的消费和投资,过少就无法达到足够的保障需求。
30定律
投资股票 " 不超过 30 只 ",理由就是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篮子太多也不利于财富的积累。
第一个理由是,因为超过 30 只的组合,其平均收益与大盘基本没有区别,还不如去买更便宜又不用费脑筋的指数基金。第二个理由是,股票越多你投入股票研究的精力越多,超过 30 只股票,也超过了大部分个人研究股票的能力。
1:1定律
家庭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比例最好为 1:1。
这个定律主要适合中等收入小康家庭。高收入家庭的金融资产和风险较大的金融资产应该适当调高,当然也有人把房地产投资作为金融投资的,不在此列。低收入家庭大部分两房也买不起,就是买得起也是用了一生储蓄,也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