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雨绵,落樱满地,这是清明前后,也是研究生录取张榜的时节,抖音上时不时就刷出一个,配伤感的音乐。行文大致是:复试36名,排名7,被刷了云云。
忽然一瞬,让我想起了8年前去复旦博士复试的情形。16年的初春,还是有些料峭的冷,我与同窗双龙,共去魔都,参加考试,他是历史地理学,我是唐宋文学。第一天笔试,第二天面试。面试的时候,我简直糟透了:先是给一本厚厚的英文学术专著,随便翻一页,然后考生朗读一段,随即翻译出来。那可是学术专著啊,不是我们日常的生活对话,森严的语法让我的脑子飞速运转,那一个个又生又长的专业名词,更像是咧着嘴笑的小恶魔。这个环节过后,我里面的加棉衬衣就被汗浸湿了。后面文学的大佬们随机提问,杜诗有谁做过注啊?发表过什么论文呀?硕士论文做的啥啊?就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也还能感到当时的尴尬,空气凝结,语无伦次。
后来我也很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我被刷的现实,虽然我的笔试成绩要比录取考生高11分。虽然我那年裸辞回家,没日没夜。我甚至可以说我那年的用功程度超过了所有的竞争者。
可那又怎样?如果考博只考初试,你赢了,因为初试的试卷,靠的是勤奋,努力和记忆。我能用一年的时间,背你七年的专业可能。但考博不是,它更看重的是你的文学素养和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靠的是天分和训练,文学素养靠的是热爱和积累。而我,只有热爱,没有积累。
所以,如果热爱,就从小开始,保持初心,内化为生活或者生命的一部分,如果错过了童年,青年,没关系,从当下开始,坚持下去。
所以,我想说,不是结果不公平,也不是性格问题,也不是暗箱操作,只是你实力不够。
我承认这社会上有很多暗箱子,有时候我们也偶尔会碰上。但是太阳出来的时候,暗黑的角落也没有几个。
所以,大多数时候,是我们的专业知识不行。我们在我们的世界大如井口,而在大佬的眼里却是沧海一粟。不过也没必要懊悔,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并且擅长的领域。凡事,坚持才有意义。
而且,人啊,各安天命,切莫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