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英最近正忙着给儿子报各种兴趣班。小英的儿子今年五岁了,聪明活泼,正是培养兴趣的好时候。可是,当小英看着手里的那一叠五花八门的招生简章时,她却犯了难。
究竟报哪个好呢?总不能像邻居家的孩子几乎所有的兴趣班都报上了,每个周末搞得大人和孩子都跟打仗似的,没有一点空余的时间。再说,要是都报了,就算孩子吃得消,家里的经济也负担不起那么高的费用。
其实,象小英这样纠结的家长早已不是个例,对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而言,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报各类兴趣班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可是面对五花八门的兴趣班,不知报哪个好,却成了家长朋友们非常焦虑和纠结的问题了,总是害怕没给孩子选择到最好的,最后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盲目的报了一堆,结果钱花了一大笔,孩子却并没有如愿学到过人的特长。
英国著名作家戴维•申克(David Shenk),曾任《大西洋月刊》通讯记者,兼为《国家地理》《纽约客》《连线》、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等机构撰稿。他在《别拿基因当借口》中指出:“你不是DNA的俘虏,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天才”。他在书中,通过诸多世界名人的亲身经历和众多真实案例,激励父母不要被基因论给束缚,要善于发掘孩子身上最大的潜力,培养孩子成才。
那么,身为父母到底该如何发掘孩子身上最大的潜力呢?
一、坚定持之以恒的信念
通过很多调查发现,很多家长起初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兴趣班,但是孩子真正能坚持学习,并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一门特长的很少,大多数都是学习几年都放弃了。放弃的原因往往是孩子觉得学的时间长了,不想学习。
所以,我们身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培养他持之以恒的信念,让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将这件事情做到最好,并且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中断。
《别拿基因当借口》中,给出了日本年轻的小提琴家铃木镇一教一个不到4岁的孩子江腾俊哉拉小提琴的故事,他发现只要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和父母的不断坚持,每个孩子都能完成一项艰巨的技术挑战。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包括我们这些成年人,只要抱定持之以恒的信念,坚持不断的重复练习,都会在某一个领域获得突破,所以,要想让孩子在诸多的兴趣班中培养出自己的一技之长,作为父母的一定要引导孩子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念,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不断重复的枯燥练习中坚持下来。最终有所收获。
二、全力支持,但不要插手控制
对于孩子的成长,作为父母可以尽其所能的让孩子接触多的资源,但不要强迫孩子去他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用考取各种证书或获得各种奖杯来衡量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班,然后全力去支持他发掘自己这份兴趣。
朋友的女儿从小喜欢踢足球,可朋友却不想孩子太辛苦了,就强性让她学习画画,但结果是一到画画班她就开始打瞌睡,画也画得一塌糊涂。可是,面对练习踢足球她却是两眼放光,即便是在足球场上练习几个小时,她都从不喊累叫苦,十多年的坚苦训练硬生生给坚持下来了。
所以,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兴趣时,只要做到全力支持便好,不要想着插手控制,让孩子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和兴趣来,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三、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
在发掘孩子潜能、培养孩子兴趣时,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至关重要,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兴趣,都必须得孩子自己的毅力过人才能坚持下来。
比如一个朋友的孩子,今年高三毕业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据朋友说,他这个孩子从小就毅力过人,说是有一次,她为测试孩子的自律性,专门买了孩子爱吃的榴莲,说是他做对一道题,可以奖励他一块榴莲,如果他坚持做完两套题,那么整个榴莲就都可以奖励他,但做完这两套题,最起码得花费两个半小时。
也就是说,他必须要等两个半小时后才能如愿拿到整块榴莲来享用。
可让朋友没想到的是,当时只有8岁的小家伙硬是选择做两套题换取整个榴莲。这件事让朋友意识到这孩子的毅力过人,在后来的学习中,这孩子始终保留着这份坚持不懈的毅力,最终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懂得如何去发掘孩子身上最大的潜力,不要一味地去迷信所谓的基因,觉得孩子不是那块料,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潜能,等待着我们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