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了
天气很好
心情不错
可以健身 也适合三五好友聚会
即便一个人宅在家里,刷朋友圈、点饿了么、追美剧,都是好的
为什么,要去坐在电影院里,看一部压抑无助哽咽在喉的“嘉年华”?
生活中之不如意还不够多么?现实世界发生的种种还不够触目惊心吗?
为什么,要去坐在电影院里,看一部让心情down到极点的“嘉年华”?
巨大的梦露矗立在海边。
原本若隐若现的局部,现在放大到可以被任意观瞻。
梦露是一个符号,满足了许多男性对女人的终极幻想,在这层幻想中缺席的,是梦露真实的自我特质。海边逡巡的少女,对这一切都是懵懂的。她摸得到梦露美艳的指甲,但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如何上演。
已经不需要剧透了。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故事的脉络。
一部本来非主流的影片,因为现实世界上演的悲剧,引发出超预期共鸣。
我们无法抱怨院线排片率的问题。人们宁愿观赏战狼的扬眉吐气,捉妖记的荒诞,小鲜肉的不知所云,流量明星的捉襟见肘。人们喜欢在心理上获得优越、眼目上获得愉悦。
而嘉年华里面的时代悲情,是我们拼命努力试图摆脱的回忆;
里面的人和各种关系,是我们拼命奋斗试图摆脱的层级;
里面的系统性残缺,是我们拼命上升试图摆脱的场域。
为什么,要被拉回去,浸泡在灰暗洞穴的尘埃中,望着隧道尽头的微光,付上两小时,无可回避地,再次与命运对视。
这的确是极其不舒服的观影体验。嘉年华里面的父亲、母亲、老师、医生、警察、律师、商贩、打工妹、小地痞、商人、官员,哪一个里面,没有一点点我们自己?在最猥亵的作为中,暴露人格的残缺;在最不堪的妥协里,张开恐惧的帆;在最悖逆的顺从里,走向自我的另一端;也在,最沉默的坚持里,让希望从绝望里发芽。
这并不是聚焦性侵的一部片子。导演想表现的,是成人世界的结构性崩塌。这个崩塌损耗的,是少女无辜的嘉年华。她们来到这个世界,既无翅膀,也无锋芒。她们原本就是游乐场里兴致所至的生灵,也是一次次被重启灵魂的天使。成人世界不加选择地展露地狱般的场景,父母失位、官员失格、医生失德、警察失职。在她们最相信的年纪,上演谎言;在她们最不设防的夜晚,玷污贞洁;在她们受伤之后,揭开伤疤……也有,在她们无暇年少最孤绝的时刻,送上了关爱。
影片以少女失去纯真的代价,向我们呼唤。
这是一个女导演,在她完全不可预知的市场面前,克制而理性的坚持。
而现实世界里,我们的孩子,正以尚不完整的表达,向我们描述针怎么扎向他们。
我们有理由,放下狂欢、放下焦虑、放下琐屑、放下俗务,走进影院。
我们有理由,去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前的自己相遇,不是吗?那是来时的路。
我们有理由,去在压抑、愤懑、无助中,体验那曾经附着于自己、现在附着于他人的命运。我们一直不愿意直面这些,不是吗?命运面前我们曾是强者,但在人生进入下半场时,我们不也在命运的扉页上,标注下得过且过?
我们有理由,看尽美图看尽人设看尽朋友圈的浮华,去看血淋淋的、真实的生活。我们或许摆脱了那样的生活,但那样的生活天天在上演;那样的生活中生长的生命,终将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切入或撞入,不是吗?
我们有理由,以成年人的姿态,向导演致敬。感谢她,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为最无助者发声,一走就是十年。
我们无从真正理解她的孤独。
我们对她的感谢,就是在黑暗的影院里,与少女的命运同在;
我们对她的感谢,就是走出影院,面对灿烂艳阳,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
我们对她的感谢,就是无论是否关己,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打破沉默;
我们对她的感谢,就是,成为一个多一些担当的,体面的成年人。
惟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在梦露倒下,公路上白衣飘飘的少女驶来时,怀温暖微笑,指向我们用双手建造的不远处,说:去吧,那里有你美好的嘉年华。
每个人的嘉年华,都在别人的嘉年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