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办公室曾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两颗植物放在同一环境里,左边的一棵用语言攻击,右边的一棵用语言赞美。其他照料:阳光、浇水、施肥······一样。30天后,右边的植物茂盛翠郁,而左边的受语言攻击的植物枯黄,毫无气息。
仅仅语言的差别就能对植物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如果是对小孩的成长?细思极恐······
01、被鼓励的孩子更自信
我家两个小孩,截然不同的性格,姐姐敏感爱哭,妹妹活泼自信。我一直以为,这是先天性格所然。毕竟,姐姐的所有性格特征:敏感、玻璃心、察言观色······等都完全符合敏感型人格;而妹妹乐观、活泼、自信······等,跟乐天型人格有相当吻合。直到再次看到宜家植物实验,才恍然大悟。
先天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受后天的成长环境所左右。我细细地回想了两姐妹的成长过程。
第一胎,承受有多少关注,就有多少厚望被寄予。我们给姐姐更多的是高要求,高保护。这里不能爬,那里不能摸。这些要这样做······就像考试一样,每个行为都给了她唯一的答案。看似标准,其实是剥夺,剥夺她探索和体验错误的机会。
所以姐姐特别渴望完美,同时特别渴望得到大人们的表扬。她是别人家的好孩子,唯独,不是自己!她有个习惯:每做一件事前,姐姐都会用试探的眼神询问大人是否可以这样做吗?
潜意识就是担心做的不符合大人的想法,丢了她「好孩子」的人设。
做完后,就要大人表扬,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确信,她做的是对的。她的个人价值,完全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
网上曾有个段子:一胎看书教,二胎当猪养!妹妹出生后,有了一胎的经验,加上同时照顾两个时间精力都分配不过来,我们对妹妹老爱模仿姐姐的行为都是随她去,尽管哪些动作超出她的年龄范围。
鲁道夫·德雷克曾说过:“永远不要提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通过亲身经历和练习,孩子们会形成一种健康的自信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念。
所以,妹妹到了2岁后,生活节奏就能跟得上在上幼儿园的姐姐。会自己穿衣、上厕所、洗澡······动手能力很强。
同时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她活泼可爱,时不时会遭受到有些大人的“善意逗她”。大人以为自己很高明,其实孩子早就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大人的真实情绪。看着妹妹沉默委屈的样子,我都将她抱在怀里,学着她的奶声奶气:“不可以这样说妹妹。”“你们不对。”
有了鼓励,她每次都能如实表达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因为想的清楚,没有其他顾虑干扰,她每句说出口的话,都简明扼要。甚至,很多时候我都羡慕她,能活出真实的样子。
孩子原本就是一张白纸,当你在上面画了很多线条,看似规整,其实无形中已经限制了她要成为她原本的模样。反而是鼓励孩子在她的白纸上随意发挥,看似凌乱的线条下,隐藏着自信的画作。
02、不是所有的表扬都是鼓励
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我们都会忍不住称赞,以示鼓励。有人会用语言,有人会奖励小红花,甚至物质性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称赞,都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利的,除了鼓励。
过度赞扬,实际上,可能会让人丧失信心,而不是受到鼓励。当父母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这个孩子可能会认定:“只有在别人说我好的时候,我才是好的。”她可能因为不想看到父母失望,而感觉到追求完美所赞成的压力。比如我家大宝姐姐,一旦她做的事情没有得到预期的表扬,她就会情绪崩溃,大哭。
还有一个鼓励,正好也表明,物质奖励,并不能总是起到鼓励作用。以前,有位老爷爷院子前有块空地,孩子们很喜欢去那里玩。老爷爷喜欢安静,几次相劝,孩子们都不愿离去。无奈之下,老爷爷想了一个办法。第一天,他将孩子们叫来,如果明天他们来玩,就给他们每人1元。第二天,孩子们全数到达,开开心心地玩了好一会才离开。老爷爷承诺明天还来玩的孩子可以得到5毛钱奖励。第三天,只有一半的孩子来玩,老爷爷在他们准备回去的时候又说,如果你们明天还来,我会给你们1毛钱。第四天,没有孩子来玩了。甚至有孩子拿石子扔进院子里表示不满。
可他们忘了,原本他们是因为在在空地上玩的开心才到来的,后来却因为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纷纷不愿意再来,甚至扔石子泄愤。不恰当的物质的奖励,会扰乱孩子们的心智,让他们忘却了内心的初衷。
当你不清楚自己对孩子的称赞,是鼓励还是表扬的时候,想一想,你说的话是关注这件事还是这个人。鼓励关注的是这件事,而表扬关注的是这个人。表扬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而鼓励指向的是努力,让孩子体验到他努力的成果。
比如,孩子学穿衣服,也许他穿的不是很好,不用着急,也不要急着去表扬。每当他完成一个动作后,你的一句:“你做到了,就是这样,小手穿过衣袖里的小洞洞。”这样,孩子就知道接下来要如何做,同时也能从他成功的努力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
我们养育孩子,倾其一生,就是为了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成就感,鼓励可以做得到!
03、鼓励孩子要用对方法
鼓励是为了帮助孩子发展他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用对方法,才有效。
1)接纳你的孩子真实的样子。
孩子只是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完成他的梦想和使命。每个孩子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性情,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他能感受到父母的真实感受和态度,被爱着和被接纳就死最好的鼓励。
2)对孩子的发展要有耐心。
父母的状态自然,从容不迫,孩子越能做自己。孩子的发育有自己的节奏,用成长的思维,放下焦虑,孩子才能聚集精力练“内功”,而不是分散精力应对我们的不耐烦。
3)提供成功的机会。
失败乃成功之母,允许孩子犯错,给机会孩子体验成功。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能干的人,这些体验,是构建自我价值感的强大基石。
4)教给你的孩子技能。
当孩子学习技能并对“完全靠自己”完成一项事情得到的满足,就是自信心的积累。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而是教孩子怎么做,体验成功的乐趣,比任何语言或物质的奖励都更记于心。
5)要意识到自我实现的预言。
鼓励意味着关注进步,而不只是成功。我们每天都会对着孩子吧啦吧啦说很多话,你不知道自己的那句话就对孩子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说一些关注孩子进步的话,因为这些话,在孩子心里就是对未来的预言。
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懂得鼓励自己的孩子。找到合适你们的方法:接纳、耐心、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在爱中收获鼓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