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这个词我忘了最初是在哪里听到还是看到的,反正初次接触这个词本身画面感就十分强烈。后来印象比较深的时候大概都是在得到里面听到这个词的,因为我有时候可能会颓一天,但是即便在此状态下我的得到学习计划还是都会完成的,这跟我的微习惯一样,是每天生活的基础要求。所以接触得到比较多进而也就大概率会在得到上面听到这个词的概率比较高。
打开得到搜索就可以看到“可视化”这个词被用在诸多的领域里,从不同角度切入去帮助我们处理不同领域的事情。百度百科上将可视化定义为: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再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这个定义比较偏特定领域,实际上可视化的定义与用途是要比这个百度百科的基本定义要宽泛许多的,所以在后面的引导技术定义里面又对可视化进行了进一步的延展说明。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较多的也是这种定义,我将其简单理解为:利用图形图像线条以及色彩将数据文字等内容转化为静态或动态的图形、图像来帮助人们理解并做解释说明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常见的有各种统计分析图、流程图、思维导图、图片,视频等类型。
当然了解不代表实践,实践不代表有效应用。“可视化”这个词深植于脑海还是在一月份和朋友一起看《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七期:诉讼可视化。这一期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比赛结果,参赛成员全员翻车,没有一个人合格。所有参赛成员清一色的将诉讼可视化的案件最终呈现为一条时间线加无比冗长的案情分析与陈述。全篇除了那一条时间线以外看不到任何可视化的痕迹。
参赛的几位选手都很优秀,都是名校毕业或在读,有的甚至有博士学位,但是在比赛后期,所有人都难免形成固化思维,一头扎进案情里面,全然忽视了重要题眼——可视化。案情分析之前,只要花五分钟百度一下可视化具体怎么回事都不至于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当然作为一个意外拿到了答案的普通人,那一期节目真的看得我是全程都忍不住想穿过屏幕去说一声,方向错了。值得学习的是,那期结果出来后,当天晚上所有参赛选手都回去将诉讼可视化的课题重新做了一次发给了当期负责出题的柴律。既然方向错了,那就回来重新来过。
至此,可视化这个词就深深的扎根于我的脑海了。就在今天,可视化的方法算是“救了我一命”。在培训了一周多以后,带队负责人决定对之前所有培训过的内容做一次集中抽查。听到今天的检查内容之后我就知道今天日子“不好过”了。由于我晚睡的坏习惯,我的大脑记忆力早就直线下降了。小学时我还能在10分钟之内背诵一篇1000字左右的课文,高中我还至少能在一个月的早自习时间内背完一本单词书。但是现在,真的经常是背了忘,忘了再背,脑袋里仿佛装满了浆糊。
中午放弃午睡把所有培训过的内容整理在了一起,看了又看无从下手。晚上七点半,在距离审计直播课开始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在我读了好多遍人就感觉脑子里面一团乱麻的时候,我把培训内容做到思维导图里面了,就是一个简单的分支结构图。想着可以在检查的时候被问到至少可以偷瞄两眼,不至于一个字都蹦不出来,然后就打通语音硬着头皮上了。听到提问后,我急急忙瞟了眼结构图之后就开始说了,说这说着,培训内容的结构和内容越来越清晰。瞟一眼就能知道大概有几个点,然后顺着点展开就讲下去了。
最后,我不仅“成功”通过了检查(之所以打引号是觉得应该是将结构图记在脑子里,然后根据脑海里的图展开讲才算真正合格),而且还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模式,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把东西讲出来。感恩可视化带给我的帮助与启发,今后可以应用的领域还有很多,一些工具和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