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流行一个词叫“深度思考”,但往往流行也反映了它的缺失,反映了社会上许多人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的现象。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国旧金山召开了一次重大会议,到场者无不是社会顶尖企业的董事长,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对“全球化”。参会者一致同意“未来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中。”的观点。那如何“控制”剩下的80%人群呢?参会者也一致了一个方案“给他们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娱乐信息,网络游戏中,慢慢散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能力。”这就是闻名遐迩的“Tittytainment”战略,中文译为“奶头乐”
只要不去想,肤浅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和别人嘻嘻哈哈,别人以为你很开心,渐渐地自己都会觉得自己的确很开心。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有有个工作,能混口饭吃,让他们有东西可以消遣时间就够他们沉浸在享乐中,便无意强迫自己往高处走了。
如何让自己深度思考,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呢?除了忍受除了忍受过程的枯燥,强迫自己坚持以外,积累很重要。荀子的《劝学》中说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西方经典影片《土拨鼠日》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引导,影片的主人公菲尔是一位主持人,在主持一年一度的“土拨鼠日”时被困在一个时间节点里,每天被6点的闹钟叫起,开始重复了无数次的生活,起初他引以为乐,开始了一天刺激、有趣的生活,他可以看着表数着步刚好避过面前飞驰的汽车。可以抓住失误然后数着数走过并顺手拿走运钞车上的一袋现金。他可以问出心仪姑娘的一些信息,等第二天重新开始时发展一夜情。当然也有一位特别的女生丽塔,她有原则,有思想,有底线。她是唯一一位对他说“NO”的。为此,他重复了几天,不管如何筹划最后的结局都是一巴掌,然后开始第二天。或许,游戏本身就是空虚的,没有内涵也无法填充人心的空洞,他开始厌倦了,他想通过死亡来让自己解脱,电击、车祸、跳楼......他想尽办法想结束,得到的只是早晨6点的闹钟声,一次又一次。
几天之后,他眼中的猖狂、绝望一扫而空,留下来的是看破世事以及被迫接受的沧桑。他开始读诗,开始帮助镇上的人,开始发展自己的爱好,他将永恒的时光填充到自己的深度中,他也明白了唯有学习到的东西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洗礼,而其他的一切不过是浮云。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虽然不像他那样第二天就被世人所遗忘,但又有什么禁得住时间的冲刷,可以花一生来追求呢?功名?可“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过是“荒冢一堆草没了”。金钱?就算“朝夕只恨聚无多”最后呢,“及到多时眼闭了”。
增加深度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因为学习是无止境的。菲尔在放弃自杀后开始读诗,后来能在主持时用上自己总结的深刻语言,为人所称道。菲尔开始帮助小镇居民,后来能掐着时间准时赶到,并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他发展爱好,学急救、学钢琴、学冰雕等等。到后来每一项都颠峰造极,学习填满了他内心的空洞,填满了他永恒的时间,增加了他的深度。
有深度的人和没深度的人有什么区别?可以说有深度的人聊天幽默风趣,典故诗句信手拈来,说话有分寸,为人随和有风度,招人喜欢。而没有深度的人只能强行尬聊,装出来的幽默与真正的幽默相比只会徒增反感和尴尬。与菲尔有深度的顺其自然促成他与丽塔相比,影片中一个圆形配角赖瑞,他小气,却在女生面前装着大方,在趁女方不注意将留下的消费拿走一部分;他好色,却在女生面前装作绅士,抓住机会就想占便宜;他知之甚少,却在女生面前“侃侃而谈”,全不顾女生想法,惹人讨厌。确实一瓶不满半瓶子晃荡很容易招人厌恶。
现在很多人要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么爱跟着大道理跑,被人牵着鼻子走。其实,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接受自己、接受别人、接受世界。也有很多人喜欢展示自己,但如果你要给别人一碗水,首先你自己要有一桶水,当然两桶更好。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像菲尔一样有那么多时间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但我们可以通过书籍、音乐、影视作品等来感受别人的生活,从中得到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