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六七颗活泼的银烛,
挂八九根随和的明星,
悸动的树种被微光浇铸成黄土地的啼哭。
漫长的啼哭过后,
你挥舞着嫩绿的枝丫,
挑起阳光的嘴角,
忽然记起什么,
于是低下机灵的脑袋,
拉扯着衣角怯怯地问我:
以后之后,
当我渐渐从往事的沙尘中老去,
我愿做些什么?
我曾不愿花落成影,
可熟稔的影已在月静空山。
枕上一片片海蓝的梦。
也好为琼楼玉宇的神仙[2],
开出那生生不息的道,
电光石闪,
御风而行。
登高而忽感云欲雨,
望远而顿觉雨欲雪。
脚悄悄挣脱地面,
黄昏遨游在忘我的昏黄里。
万乘之国在烟斜雾横里睁开嗜睡之眼,
强光的裂痕在万里晴空下种一朵霁蓝[3]。
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
冰锥似的心跳在对四肢大刀阔斧。
恐怕最后我连自行车都无法骑上,
这该如何给目的地捎上晨露?
那以后之后,
是多久以后?
久到在落雪的寻常巷陌,
一棵歪脖的老树花开又花落,
人们伸长舌头敲锣打鼓簇拥了又散开?
在一种徐然的坠落[4]中,
我将云的衣裳抛至不再更迭的季节。
在那样烂漫的季节,
不可一世的风也会驻足,
轻轻吹开我身上的灰,
吹向无有涯际的生命的原野。
原野里有出尘的飞禽走兽,
好奇地盘踞在手心的瀑布下。
大概这一切都是动,
大概这一切都是静,
大概这一切都会沦为痴傻,
大概这一切都将化作智慧。
十年彷徨时若即若离,
百年团圆时不悲不喜。
亲爱的瞬间,
不必太想我,
羽扇纶巾的永恒已翩然降临,
在看见看不见的地方。
大概这一切都是真,
大概这一切都是幻,
大概这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大概这一切都将缔造未来。
看见看不见的地方,
有看见看不见的花草树木。
知更鸟的鸣声从指尖滑到瓶底能惊起一缕惆怅,
惆怅遂织起一寸暗香在羽翼的光影中白练腾飞。
终会有拨开浮云的日子,
天会有情天不老。
纵然我摸着两鬓能听到西风的足音,
纵然你还在地里印下娇小的脚印,
纵然绿意在人们回首时顺着雨檐上下翻飞,
乍暖还寒,
一张日历纸被折叠成一道悠长的虹。
我愿坐在玻璃的小圆桌前,
替你捋去前尘的刘海,
我知你依然乖巧。
我愿站在千年的古榕树下,
看他们如山如河[5]如日如月[6]。
我愿用钢铁的激情之躯,
被世界温柔相待。
[1] 本诗写的是中国一代代的治沙人和治沙世家,讴歌了他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的先锋精神,表达了对治沙过程中壮烈牺牲的治沙人的沉痛缅怀,以及对部分男性治沙人因专于治沙不能兼顾家庭的感慨。曾经,中国沙漠化问题严重,但经过这几十年治沙人的努力,让西北等地区实现绿化的愿景正一步步实现,治沙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举世瞩目;而当前部分外国网友依然在绿化等问题上随意诋毁抨击中国,让人愤慨。
[2] 中国西部地区,因为荒漠化,土地差,种不出绿色植物,继而经济难以增长,治沙人治沙、绿化环境,也是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终有一天,这里能像东部发达地区一样随处可见琼楼玉宇。
[3] 瓷器釉色名。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
[4] 人生其实是一个缓慢坠落的过程,最终都要落土为安。而树是在土地里生,土地里死的,一旦能好好存活,树的寿命远高于人,相比于人短暂的一生,树甚至可以接近永恒。
[5] 出自《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如山如河”用来形容女子雍容稳重的外表。
[6]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比喻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此处简写为“如日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