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乔布斯受邀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做了一次演讲,在演讲中关于工作,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于你的爱人是这样,于你的工作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了不起的工作,才能真正感到满意。而要成就伟大事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你的工作。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当你全心全意的去找,找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就像任何真诚的关系,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继续找,直到你找到它,不要停下来!)
看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大概是在七八年前,印象最深的是梅姨扮演的Miranda,一头银发气场十足,做事也果敢决断,雷厉风行。此外,还很羡慕海瑟薇扮演的Andrea,虽初入职场频频遭遇窘境,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实现了人生的大翻盘。所以,观影之后的内心OS是,“这样的工作请给我来一打。”
可是,近期在读完原著之后,才突然惊觉,电影是打了柔光灯的幻象,而现实依然一地鸡毛,满眼龌龊。
电影秉承了一贯的好莱坞叙述风格,即角色带入→冲突初现→矛盾激化→内心挣扎→触底反弹。所以,即使情节波折,电影总体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可是,原著的叙事风格却是背景铺垫→人物&事件带入→落差初现&内心波动→矛盾升级&情绪爆发→矛盾激化&情绪升级→冲突巅峰&内心挣扎→回归平凡。所以,全书有4/5是女主Andrea对工作、对大Boss Miranda、对同事Emily、对周围的人和事的不满和抱怨。因此,每次翻开书页,似乎都能感到Andrea的怨怒扑面而来。也难怪在巴黎的时候,Miranda对Andrea说了这样一番话,
“Ahn-dre-ah, I have to say, I had my doubts about you from the start. Clearly, you know nothing about fashion and more than that, you don’t seem to care. And don’t think I’ve failed to notice all the rich and varied ways you convey to me your displeasure when I ask you to do something that you’d rather not. Your competency in the job has been adequate, but your attitude has been substandard at best. ”
(Andrea,不得不说,从一开始我对你就有疑虑。很明显,你对时尚一无所知,更重要的是你对此好像并不在乎。不要以为我没有注意到,每次我让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你都会变着方的表露你的不乐意。做这份工作,你的能力完全没有问题,但你的工作态度却差强人意。)
类似的话,Emily也曾对Andrea说过。可是,Andrea却从未在意,因为从一开始她就把在Runway的工作作为一个企及自己理想工作的跳板。所以,她常常挂在嘴边的借口就是,“只要熬过这一年就好了。”不过,既然是“熬”,每一天于她都是炼狱。
说实话,每天早上翻开书页都会被Andrea喋喋不休的抱怨和怨愤搞得心烦意乱。可是,渐渐的却发现,其实烦躁的根源不仅仅是Andrea无止境的不满和自私,还有像照镜子一般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进入职场七年,做过四份工作,本质上都和英语教育相关,唯一的区别只是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然后又回到体制内而已。但在Andrea一年的工作中,我却看到了自己七年工作经历的缩影。从初入职场的激动和不安,到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然后是硬着头皮咬牙坚持,好不容易工作步入正轨内心却开始质疑,之后是在安定和挣脱间挣扎。最后,选择过遵从内心,重新启程,也选择过向现实屈服,忽视内心的声音。
不管最后的选择是什么,不知道是不是自欺欺人,我会不断的告诉自己,“只要努力做事,也许都一样。”可是,直到读到Emily和Miranda都一针见血的指出Andrea最大的问题是她的“attitude”(态度)的时候,我才猛然间意识到,当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像机器一样,麻痹自己的内心,拼命做事,却无法掩盖那双空洞无神的眼睛。那是一双没有温度,不在乎,冷漠而失神的眼睛。我们可以无视,却被别人真切的看在眼里。
不久前看到过一个短片,关于一个年轻的爸爸为了出人头地,天天加班,像机器一般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内容。他的努力与拼搏里没有梦想,没有激情,唯有对成功的如饥似渴。于是,渐渐地,他冷落了妻子,疏远了孩子。直到一天他下班回到家,才发现家里布满灰尘,妻儿已不见了踪影。当他焦急的试图在房间里寻找妻儿留下的痕迹的时候,突然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已变成了机器人的模样,西装革履,干练的头发,不苟言笑的表情和空洞而冷漠的眼睛。他被自己的样子吓了一跳。虽然最后这只是一个梦,却看得我心惊胆颤。
当然,短片并不是关于职业的选择,但男主变成机器人的模样却深深印刻在我的大脑里。因为那副冷冰冰的样子,我突然发觉Andrea的抱怨和不满是如此的真切且鲜活。我也终于明白,那些读起来恼人的抱怨是Andrea内心最真实的挣扎,也是她不愿意屈服现实的最本能的反抗。或许这些絮絮叨叨的牢骚冗长而毫无新意,但这难道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吗?满地鸡毛,却暗藏生机。
乔布斯说,“要成就伟大事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你的工作。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在几百页的文字里,Andrea不停控诉自己对工作的不满,因为她需要不断告诉自己“我有多讨厌这份工作”,才能下定决心开启新的征程。于是在“熬”过了十一个月之后,在巴黎的秀场上她终于鼓足勇气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