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境界会逐步的提高。现在的我,的确没有年轻的时候心浮气躁,处于四十而不惑阶段,已经有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了。是我的道德修炼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吗?不是,好像对一切事物失去了兴趣,有种得过且过的退休心态:单位职务已没有前进通道,学习已感觉效率很低了,家庭生活进入周而复始的循环状态,我失去了斗志及前进动力。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这句话的意思,孔子说呀,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呢,懂得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那么在本章里啊,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过程。这个过程是随一个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那他思想境界分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岁,六十岁是安心知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一体的阶段。
那么这句话主要给大家讲解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孔子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第二个是。道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天对任何人都是时用的。
这句话对我们有何启示
那么这句话对我们有何解释呢,第一个是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境界会逐步的提高。那么可能年轻的时候心浮气躁。但是只要我们致力学习,然后慢慢的我们就可以自立,然后不被外界的言论所迷惑。所以说我们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比较快。慢慢的我们就可以自立,然后不被外界的言论所迷惑。所以说我们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比较快。
那么第二个呢,只要我们注意修炼,我们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比如说,三十岁就可以达到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的境界,只要我们时刻注意修养,这部分的才能。比如说呀,我们不被别人的言论所迷惑,不被别人的状态所迷惑,我们能够从心所欲。那么只要刻意练习这方面才能。可能三十岁的时候有具备六七十岁的境界,所以说我们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中注意修炼。比如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作业20170519:这句话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以后如何应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