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还有谁和‘和尚’有联系?”小学微信群里有人问道。
何福龙:“九年前在东方山见过一面,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1、
一直以来,那个外号“和尚”,本名叫尹志通的男孩儿都被我们深深记在心里。如同儿时被班主任罚抄二十篇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般映像深刻。
尹志通转学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五年级了。他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里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是因为他身份的特殊性。而他的外号“和尚”则和这种特殊性有关。
“和尚”其实并不真的是个小和尚,只是当时无家可归的他被东方山上一位慈悲和尚暂时收养,因此才有了“和尚”的外号。
和我们放学每天回家不同的是,“和尚”每天得自己上山下山,就真的像苦修的小行僧一样,天天绕着海波400多米的山峰上下来回。所以,当我们五年级为了“小升初”考试而开始课外补习的时候,“和尚”并不能和我们一起。而班主任也特地为他开了特殊通道。因此,每每到了下午四五点,“和尚”总能比我们提前走。
那时候年纪小,偶尔会对他的早退存在一丝羡慕。但更多的是一种心疼。
当我们有爸妈疼爱的时候,他却只能跟着师父或老师的身边。当我们成群结伴,在放学的路上嬉笑打闹或相互讲着昨晚看过的电视节目时,小小的他孤零零的在山道上穿梭。他的孤独,我们不懂,山懂。
所以,他的眼神里总是带有倔强和无意识的自我保护。
我始终记得当班主任李老师第一次向我们解释“和尚”为什么需要早走时,我扭头看向他,他脸上的表情成了现在我对他最深刻的记忆。那沉默带点倔强的样子,微低头、敏着嘴,眼神透露了骨子里的“狠劲”。
那是“和尚”刚来我们班的样子。
2、
胡珩:@何福龙 九年前你见到他,他真的在当和尚么?
陆宏栋:@胡珩 哪儿能真的当和尚?
轻微孤僻是“和尚”尹志通给人的第一映像。
但融入圈子之后的他,则不再是那个低头抿嘴带点倔强的小男孩儿。取而代之的是他的“聪明”和“狠”。
“和尚”在我的印象里很聪明,当他初来乍到又必须进行早退时,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轮流在私下给他补课,经过一段时间,他很快就跟上了我们的进度。而且,考的分数还能跻身上游。
他很聪明,也懂变通,数学一教就懂,不像我这种“学渣”,老师稍微变动一下题目,我就不知道怎么算出加速度所需要的时长。
可是,后来他变了。
逃课、爱玩、打架,甚至追女孩儿,和尚沦为了老师眼里的“坏孩子”。我对变“坏”了的“和尚”已经没有多少映像。却记得他在某一天,于讲台旁边收拾自己的课桌,突然回头和我旁边的人讲起扑克时的大笑。
小学时,讲台旁边的座位是老师为调皮捣蛋的孩子设置的“专属宝座”。谁不听话了,就把他安排在“宝座”上便于管教,管教好了才给他调换座位。开始很好学的“和尚”后来也曾被老师调到这个位置。而当时的我,恰逢整排轮流调座,坐到了第一排。也多亏了那次调座,我才有机会了解到另一面的他。
有时候,一个学生的好坏,是不能用成绩好坏和是否调皮捣蛋进行判定的。对他们而言,只是那时年纪小,不懂是非。
关于“和尚”的“狠劲儿”,就是我那次从他的笑声里感受出来的。他的眼神已经没有了刚来时的茫然无助,多的是一股自信和斗狠。
自从有了笑容,“和尚”的眉眼也就跟着明朗了。这是他在那段小学时光里留给我的第二个映像。
一年后,毕业一别,终无再见。
3、
陆宏栋:你们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他亲生父亲找到他把他搞回去了。
何福龙:@胡珩 我当时和他一起在搬东西。
XXX:@陆宏栋 你怎么知道?
陆宏栋:我碰见过他,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从不和人联系,现在鬼晓得他在哪里?
我到现在都没有弄清“和尚”到底算不算上是孤儿,仅仅是记得似乎有谁讲过。他的身世总是会有很多版本,很多听听就过了,可我们对他的“心疼”是切实的发生过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柔软的心,他们会感受身边朋友的痛和孤独,会对一些特殊的人感同身受,会以自己的方式学会理解和包容。
对“和尚”及他的处境,当时的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去理解和包容。
儿童的纯真和善良,往往就表现在了他们比大人更容易拥有同情之心。
实际上,“和尚”也是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的,他在男生圈子里“混”得不错。而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他曾借给我们看过一本名叫《东方山传说》的书。那本书,不记得后来流落去了哪里,但是书里的故事和“和尚”自身的故事,一起留着了心里。
“你们再想想有没有关于尹志通的其他印象啊,大家说说,我想写篇关于‘寻找尹志通’的文章。”我在微信群里说,希望借助网络力量找到那个叫“和尚”的男孩儿。
毕业一别,终无见面。
九年前一面,就再也不曾遇见。
三年前一遇,就再也没了消息……
那个外号叫“和尚”,本名叫“尹志通”,曾于2002―2004年就读于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一八二地质队子弟学校的男孩儿,小学毕业照站在最后一排右起第四个男生,长大后的你,去了哪里?
尹志通,你知道我们都还记得你吗?
尹志通,你知道我们这篇老同学已经重新聚在了一起吗?
尹志通,你知道我们在找你吗?
现在的你,究竟在哪里呢?如果可以,希望你能想起大家,想尽办法和我们取得联系,无论混得如何,我们都还可以像十二年前那般,吵吵架、聊聊天、吹吹牛,借此拂去生活里的琐碎带来的疲惫。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一段疲惫的英雄梦想,在前行的道路上总会历尽辛酸,没关系。此刻的我们,就想做回童年的自己,穿透回忆,回到那年的课堂,背着老师搞怪或发呆。那时的我们,很快乐。
希望你现在也是。
尹同学,请记得我们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