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文如其人。
文章不仅能反应出作者的成长历程与创作环境,而且是其性格与内心的缩影,同时也是人品的真实映射。
所以,文章就像一面镜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好、品味、修为和胸怀。行文的风格,体现了作者的性格特征。文章的意向,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状态。文章的格局,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
行文风格,体现了作者的性格特征
天性浪漫的人写出的诗歌必定是充满浪漫的想象,性格豪放的人写出的文章大多是气势恢宏,思维缜密的人写作必定是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佛系的人,笔下也是淡泊云烟的情调。
以李白为例,其诗歌天马行空,充满想象,正是他浪漫情怀的真实写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恢宏大气,磅礴之势荡气回肠。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仙风飘飘,神境渺渺,意境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的笔法和浪漫的想象,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描绘得淋漓尽致。
又如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其诗作大多清新淡泊,充满田园乡野的自在悠然意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绝唱,这正是诗人看破世俗、洒脱出世、恬淡不争的心性写照。
文章意向,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状态
创作灵感源自生活,写作的素材大多数也源自生活。因此,从文章的意向,我们可以窥探到作者的创作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和喜好。
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文学创作,处处体现着南唐宫廷生活的放浪不拘与纵情享乐。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臭”,描写了日夜笙歌,琴舞不绝的生活。同时,一个耽于享乐的风流君主形象也跃然纸上。
然而在亡国之后,李煜创造风格从“花间词”转变为“家国恨”。
前期的诗文意向以“花鸟”、“佳人”、“乐舞”为主,但是后期的作品以“故国”、“泪水”、“追忆”为主,充满了亡国血泪之恨以及人世沉浮之悲。
李煜创作风格的前后变化,正是由于其人生境遇的突变。由此也可充分说明,文章的意向,一定程度上,是作者生活状态的反映。
文章格局,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
所谓“我笔写我心”,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世界观。
顾影自怜的人,写出来的文章难免小家子气,不是三姑六婆家长里短,就是无病呻吟的愁思。
心胸豁达的人,行文从容淡定,如行云流水般流露出淡泊洒脱的气度。
心怀天下的人,作诗著文也是饱含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陆游毕生满怀气吞胡虏的报国之志,其诗词也常常彰显着为国捐躯、为民请命的的豪迈情怀。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全诗意境开阔,感情深远,抒发了陆游气吞山河的爱国情怀,虽然饱含着壮志未酬的沉郁,但是情绪并不低落,而是流露出对国运艰难的感慨和抗敌复国的豪情。
再说岳飞,作为家喻户晓的爱国名将,其许多流传甚广的文学作品都体现了收复河山的爱国精神。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首《满江红》气势豪迈,荡气回肠。岳飞心怀磅礴,因此下笔有神,作品饱含抗金复国的魄力和爱国情怀的感染力。
由此可见,思想境界的高低,的确能决定文章的格局。
为什么有的人文品很好却遗臭万年?
有没有遗臭万年但文品却很好的人?
有。隋炀帝就是典例之一。
隋炀帝野史评价其是十恶不赦的昏君,但是在文坛中享有较高的赞誉。
以代表作《北乡古松树诗》为例,“古松惟一树,森竦讵成林。独留麈尾影,犹横偃盖阴。 云来聚云色,风度杂风音。 孤生小庭里,尚表岁寒心。”
这首小诗歌咏了古松“独立不盲从,豪迈不狭隘”的气度和坚韧的性格。如果按照“文品如人品”的定律来说,隋炀帝不应该是一个横征暴敛、淫侈无度的昏君。
然而,其实隋炀帝并不只有昏君这一个特征。他心怀壮志,与他笔下的古松一样拥有豪迈和坚韧的品格。
为政期间,他统一山河,主持开凿北起北京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建制科举选拔贤德。这些功绩也是非常瞩目的。隋炀帝亡国,正是因为他好大喜功,过于激进,而不是因为他昏庸无能。
隋炀帝的诗作中常怀积极向上的情怀,也是他意图建功立业的内心写照。因此,对于他来说,文品如人品,也同样成立。
修文先修心,方可得华章
人品高尚,才能文品高尚,方可写出流芳百世的文章。
千古华章,绝不是仅有优美的文笔和巧妙的修辞。真正的文品,源自作者的心胸之宽广,品德之崇高,情趣之高雅。
想要成为一个文品优良的作者,必须内修其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坚守内心的初衷和品德的操守,不在社会的洪流中随波放逐。
修文先修心,方可得华章!
作此文,谨以自勉。若有说得不妥的地方,欢迎各位简友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