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树茶” 、“高山茶”、纯手工,这一系列的商家的广告,都没有依据。
解:古树茶: 茶有四个阶段,幼苗、幼年、成年、衰老。幼年是3到4年,发育不良的可能需要7到8年,成年期有20到30年。幼苗和幼年不能采摘,成年的茶树是品质的高峰。古树茶就是商家把在衰老期的茶树返聘回来,为了让其具有经济价值,所以让不懂茶的人以为古树茶挺好。"非老树茶不饮“ “非古树茶不喝”的论调是错误的。
高山茶:高山茶只是文字性描述,这款茶叶所在的茶区,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浙江的天目山、四川的蒙顶山、广东的凤凰山、台湾的阿里山、福建的武夷山和太姥山,高山出好茶。但好茶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不同的茶区,对高山的定义完全不同。茶区海拔的高低并不是高山茶优劣的必要条件。否则,珠穆拉玛峰要出顶级好茶了。
纯手工:没有纯手工这个说法,陆羽都不是“纯手工”,从采茶到制茶,工具一共大大小小十五种。全手工也不看靠手,那种什么全手,半手的 都是骗人的。不要信。
2、景点买茶,不靠谱。
解:茶叶“光黑平正”还是“皱黄坳垤”都是从外观判断茶的好坏,不准。景区泡茶好喝,也有套路,景区的水、泡茶的量都是深深的套路。书里讲的很详细,我不赘言。正确做法是:一些茶样和最小包装的,拿回宾馆冲泡。或者来不及会宾馆,要求店家按照自己平时的习惯进行冲泡。
3、获奖茶,不要信,就是商家的那个啥,懂得。
4、茶叶不碎,绝不喝。所谓“高碎”这个有门道,不是低档茶,很多人以貌取人了。碎也好,整也好,茶泡给自己喝,而不是给外人看的。
5、喝茶就喝茶,不要点香。那不是文化。那是不搭。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如是吸了周遭的杂味,自然会破坏茶的自然味道。香料点燃,味道很大。茶的香味和香料的味道,完全不在一个调性上。
6、并不主张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配上背景乐。谁为主,谁为辅,必须泾渭分明。从《茶经》中可以得出这样的智慧:饮茶之中,所做的一切操作,皆应以茶为中心及出发点考虑。有益于享受茶汤的行为可做,与茶汤欣赏不宜的事情不可为。
7、茶博士,这个不要随便称呼别人。绝不是赞美爱茶人、懂茶人、习茶人的词汇。请慎用。
另外有几个打动我的地方:
(1)在台湾,有位老师招待作者,拿东方美人冲泡,期间,老师每道茶都自饮一杯,也在不断问作者对茶汤的感受和意见。作者觉得人家可能处于礼貌,也没太在意。但第二天,有人告诉作者,那位老师正好感冒,味觉不是那么灵敏,所以作者离开茶室之后,老师还惴惴不安。那位老师认真的喝了每一道茶,但生怕自己对味道把控不好,把茶泡漕了。泡茶人,要对自己所呈现茶汤负责的心态。泡茶,自己却不喝的人,是不想对茶汤负责的人。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对自己手里做的每一天件事,对人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意识和心态。这是做人的一个原则。
(2)泡茶人应该摆正茶的中心位置。所在的空间叫茶空间,就座的桌子叫作茶席,在座的各位也是爱茶的人。应该事事以茶为中心。帮宾客排除外界的干扰项是泡茶人的美德。
去国家大剧院看戏,观众谢绝带饮料和零食入场,一来是卫生考虑,二来是处于一种对艺术的尊重。音乐家在上面卖力的表演,下面响起此起彼伏的嗑瓜子声,多少有点说不过去。我们尊重艺术家,也该同意尊重茶桌旁的泡茶人,不播放音乐,不点香。是对茶的尊重,对泡茶人,品茶人的尊重。
这个事,让我觉得任何事情,都需要学着去尊重,主次分明,做事能恰到好处,便是一种尊重。时刻警惕自己去尊重别人,因为尊重别人也是庄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