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哪吒戳中了我的心,因为他够“坏”、够“黑”、够“反套路”。
什么“灵珠子转世”,什么“善良、懂事、高大全”,在这部片中通通不存在。因此,观众见证了一个小英雄真正的成长。正因为不是“命中注定”,所以更加“血肉可感”,更能抓住观众的心。
让我们来看看魔童哪吒的设定:“魔珠”转世,一生下来就是“坏种”。被太乙和父母设结界拘禁在府里,一出府必定搅得陈塘关鸡犬不宁。虽有降妖除魔之本事,但手段狠戾,打妖怪的同时也会打到平民。他画着暗黑色眼妆,牙齿锋利,笑起来如恶魔般狰狞。与《哪吒闹海》的哪吒相比,这个哪吒妥妥地来个“全方位”、“无死角”颠覆。
那我们为什么仍为他着迷呢?
一、因为哪吒的出身“不完美”。哪吒本应是“灵珠转世”,奈何在出生时被申公豹设下毒计,变成“魔珠”附体。所以哪吒的“魔性”因他人而起,不是自己的错。主角人设从初始之时就不再有“高大全”的影子,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普罗大众的心理:为什么英雄必须生下来就是“天命所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哪吒的“恶”可以被理解,也可以被原谅。这个哪吒真的“恶”吗?哪吒是做了许多“坏”事:每次出府就和大家玩“惊心动魄”捉迷藏,但充其量也就是把别人吓晕。他把成立帮派的孩子们骗到陷阱里,但那陷阱是孩子们自己设下的,如不是他们一直骂哪吒“妖怪”,哪吒绝不会有后来攻击他们的举动。这里划个重点,每次哪吒对陈塘关百姓采取攻击性举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骂“妖怪”。追溯过去,哪吒年幼时渴望和小伙伴一起踢毽子,却被人辱骂、扔鸡蛋。那时的他虽画着烟熏妆,但大大的圆眼流露的尽是纯真与善良,妥妥的一个“幸福又满足的笑”。从心底,哪吒是渴望被接受的,因为众人的偏见、排斥,所以他封闭了自我,变得狠戾。由此可见,哪吒的人设,分析到底是一个从小不被理解的可怜“熊孩子”。
三、哪吒的“驱魔”成长经历,无法被超越,却可以被模仿。哪吒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有点点不“魔”呢?首先,从他被父母骗说自己是“灵珠”转世开始。既然是“灵珠”转世,天生神力,即使不被众人理解,也应肩负“斩妖除魔”的使命。所以,从那刻起,哪吒有了对自己要成为“英雄”的定位,心甘情愿跟太乙真人学降服妖魔的仙术。其次,从他追击夜叉,解救女童起,他的行为渐渐向“正义”靠拢。他喊众人“不许走”,翻缸砸缸,要证明自己在降妖。后来哪吒确实凭着自己的机智与能力救了人命,虽然得到的还是误解。再次,哪吒与敖丙相遇,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朋友,封闭的心扉被打开一扇窗,他邀请敖丙参加他的生日宴。
最后,在生日宴上,他阻挡了敖丙活埋陈塘关的计划,撕毁符咒,想独自承受天雷之劫。尤其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完成了英雄形象的定格。
与之相比,另一个人物——敖丙的人设。灵珠转世,温润如玉。再加上配音演员瀚墨的倾情演绎,他一出场,影院里许多少女心声同动画里大胡汉子是一样的——“啊!好帅啊!”但如此极具“正派”特点的角色,依旧未能撼动哪吒的主角地位:敖丙的灵珠转世本应属于哪吒,是申公豹“抢”来的;哪吒再怎么“魔”,也是人,敖丙属龙族也属妖;哪吒再怎么恶作剧,仅限个人,于陈塘关无大害;敖丙虽想当救世主,但背后潜伏者龙族不可告人的巨大阴谋。
哪吒与敖丙,一“魔”一“灵”,一“火”一“冰”,偏又成了好朋友,这在影片中形成了巨大“化学反应”。
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静的。事实上,从观影的第一刻起,我眼角就止不住落下泪来......
一念才兴,寸心方歇。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