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课堂的有效性,我的感受颇深。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时,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法,当然教学效果绝对是完全不同,有时甚至是天壤之别。
第一,取决于教师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语言能力。一位教师文化底蕴深厚,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很强的语言能力。那么他的眼界、视野也就更开阔。比如,一篇《孔子》的课文,好教师了解历史背景,读过整本《史记》《论语》,对孔子的身份、地位以及思想了解深刻,他的讲授要生动鲜活得多,他可以信手拈来,侃侃而谈。而,孤陋寡闻的老师只能照本宣科,讲得枯燥死板,学生兴趣全无。同样一篇革命文章《狼牙山五壮士》,低水平的老师教学时只能分段、概括段意,而教学水平高超的老师并非教授于鱼,而是教授于“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读、思、划、悟”,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抓住人物动作、心理进行细致描写,让学生体会作家用词的精妙。一篇《月下浆声》,抱着教学参考书的老师只好满口思想品德教育,不断说教,而会教的老师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陶醉于美好情境中,去感受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第二,精心备课的重要性。要说现在的教育体制,也不可能是所有的教师都是那么负责的,难免有一两个懒散的教师,或是教师偶有偷懒的时候,不一定课课都是精心备课的。要做到精心备课往往都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精心备课,认真备课的教师熟悉教材(课文),反复朗读过文本,不断的朗读,思考,钻研,对于普普通通的课文就会有深度理解与领悟,那么传递给学生的感受就不可能是“假大空”,这样的老师在讲授课文时,语言就是有温度的,有深刻感情的。比如名师窦桂梅老师教授《秋天的怀念》,令听课的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潸然泪下,心灵受到洗礼。比如王崧舟老师教授纳兰容若的《长相思》,令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勉励自己,要做一名好教师就是要博古通今,知识渊博,还要做到业精于勤,教学业务精湛。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这样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靠老师来提高,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