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受孩子喜欢的家长重要吗?很重要!有必要,很有必要!
因为这是亲子关系的重要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什么叛逆期啊青春期啊,孩子都不会太难管束。因为他们心中有对你的亲近和尊重!
那么,如何打好这个夯实的基础呢?
01. 游戏。
你以为整天在家陪孩子的质量就更高吗?错!在孩子学前阶段,游戏,是他们唯一热衷并能持续进行的活动。有多少拿着手机看着电视人在心不在陪着孩子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比家与公司的距离更远。
我记得前段时间,我女儿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妈妈,你知道我最喜欢谁吗?”我在心里微笑,那还用说,自然是老妈我呀!但我装作不知,问是谁呀?
“姨妈!”
我的内心是震撼的。从小到大,她最黏的是我,最怕的是我,最爱的也是我。。。什么时候变天了我都不知道。我压抑内心泛起的巨大酸意问她为什么。
她轻描淡写的说,因为姨妈每次看到她都会跟她一起玩,不会说她,而我最近陪她玩的越来越少了,有时候还会凶她。。。我装作非常受伤的样子(其实也真的被伤到了)要哭出来了,向她辩解,“玩的少了,是因为功课多了,先做完功课才能玩。每次功课都磨蹭到很晚哪有时间玩,睡觉时间也少了,我心里着急语气可能就不太好。着急你动作慢,担心你睡眠不够。哪还有时间精力玩呢?”
她回答,“我也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可是姨妈从来不让我做功课的。”
我的心在滴血。孩子,你知道吗,只有你的老妈在筹备你的未来,其他人,当然只关注你当下的快乐啦。只有呕心沥血的我,要为你的将来负责,而不是七大姑八大姨好吗?
“你不喜欢我了,以前你都是最喜欢我的。呜呜呜。。。”对情感丰富又黏人的小女孩来说,示弱,永远是最好的方法。
“好了好了,你还是排第一,姨妈排第二吧。”她见我哭得“伤心“”,把“最喜欢的人”的宝座又重新给了我。
当妈多不容易啊。呕心沥血,掏心掏肺,还要时刻担心自己的地位被路人抢走。
02.学习。
那我们是不是为了在孩子面前受宠,就要避开一切让他们畏难畏苦的事呢?当然不!
一般字典上对快乐下的定义多半是:觉得满足与幸福。德国哲学家康德则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如果你问一个孩子,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他们多半的回答逃不出,可以不用做功课,想玩什么玩什么,想看电视看多久都可以,每天都能吃巧克力冰淇淋,天天跟伙伴玩。
那么,这些是真正的快乐吗?
孩子的社会阅历少,他们的动物性决定了当下的享乐是最重要的。未来?那是什么菜?能吃吗?
我最近针对我女儿做事身体先行脑子不行的状态,说的最多的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更多的使用大脑来解决问题,而动物更多的使用本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人能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者呢?因为人类学习。
从原始时代开始,知识技能口口相传,师傅带徒弟。有了造纸术文字之后,人们将学问写下来,方便保存流转。直到今日,我们获取知识的条件是何等的便利,但是你居然只想玩不想学习?
—— 当你掌握一个知识的时候,难道不快乐吗?当你能回答出别人不知道的问题的时候,难道内心不是又自豪又快乐的吗?
—— 女儿认真的想了想说,我是快乐的。
—— 那么要学习吗?
—— 要。。。可是,碰到难的题目我就不想做了,想放弃了怎么办。比如,弹琴的时候拿到一首新曲子,我不会弹,你让我自己看。可是我不会啊。
—— 解题都是有思路的。不管多长的曲子,调号,升降号,音,指法,速度,先一一看清楚,再下手弹。这个不看那个不管,怎么能把曲子完整弹下来呢?
—— 可是我喜欢你陪着我。你陪着我,在我身边看书,我有问题就能问你,我比较安心,弹的也比较好。如果你不在,我一会儿开小差,一会儿跑出来找你,怎么都弹不好。
所以,学龄前的孩子的学习,一个字,陪。两个字,耐心。不是不爱学习,不是不想学习,只是家长太忙,陪的不够。总以为,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把规则重点讲一讲,自己就可以跑去玩儿去了。其实这样的效率反而低下。
03.规划。
跟风式,贪多式,放任式,散养式,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班,觉着上过总比不上强,在茫茫学海中为少数孩子做了分母。
不是说学的多不好,也不是说学的少不好。而是,你有没有为孩子做过规划呢?一年的,两年的,三年的?学这个,一年目标是什么,三年目标是什么,我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呢?
让孩子学这个,是为了什么?面子?升学?兴趣?当成专业来学?
学几门?时间怎么安排?孩子还有自由活动时间吗?家庭还有亲子娱乐时间吗?是否要请外援来支持?这么安排是不是最合理的呢?
对孩子的规划,就是家庭的规划。当我们形容家的时候,常用的词是“温馨”。那么,你们家,温馨依旧吗?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是会急急地离去?还是不管身在何方,却时刻牵挂着家的温馨?
会玩,陪孩子学习,并对孩子有规划的家长,哪个孩子不喜欢,哪个孩子会叛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