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对“转行”二字既爱又恨。
我想要探索未知的自己,而未知的领域却需要自己从头开始,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显然,我进入了一个思想误区。
比如,我原先的职业圈子称为A,但我想要探索的圈子为B,A与B之间没有交集,从A跳到B是不是一步跨到呢?是不是到B之后就没A的事儿呢?
01 别让思虑谋杀你的行动
当你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原因,工资不高、生活乏味、升职瓶颈等等想要改变自己时,是不是会遵循先制定好策略,形成活动方案,最后执行的步骤?
在形容中年危机时,神话大师约瑟夫•坎贝尔说:中年就是你爬到了梯子顶端,却发现它架错了墙。
你有满腔热血、详细的计划,但临到终头却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不是很悲惨么?
所以,如果你想要有所改变,先行动,再调整。
在工作期间,我对陶艺产生了兴趣,但陶艺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个陌生领域。
我没有做很详细的学习计划,而是找了份陶艺的兼职工作,边学习边查漏补缺。
如果我一开始是不断地查询陶艺学习的资料,不断为学习陶艺做计划,只做思考而不行动,有可能这个计划的过程就让我逐步丧失对陶艺的学习兴趣,最后放弃学习陶艺。
先行动,是获取大量信息的有效方式;行动中调整,会让你逐步融入新的领域。
02 社交,你刷新了么
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刷新新闻、微博、朋友圈,以获取新的动态。
当你踏进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动态从哪儿来?新的社交。
有位大神在讲他的创业经历时提到一件事。他打算做某大品牌的保健品生意时,咨询了身边亲戚朋友的建议,但却遭到了反对。
反对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客户“信任感”的建立,二是自己及身边的朋友买保健品都会去药店或是商场,而不会选择野鸡网站。
但大神的这个创业项目却成功了。
为什么调查与现实存在差别?
这类群体的保健品消费习惯,就是去商城或者药店购买,可他们没法代表所有的消费者群体。
当你踏入新的领域,先前的社交圈的帮助能力是有限的。身边的熟悉的家人或朋友确实是为你好,但也是因为他们相同的圈子限定了机会获得的可能性。
找点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参加新领域的活动,让你在刷新社交的同时能在新的领域活动开来。
03 自己的故事
大获成功的演讲是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而这些演讲里都会穿插故事,能让你感同身受的。
当你踏入新的领域,开展新的社交时,伴随改变的还有压力。
“自己的故事”能让A圈与B圈联系起来。让压力通过“自己的故事”转化为支持与动力。
我爸妈对我学陶艺持反对意见,他们觉得我自身的工作挺好的,前期已有大量积累,后期工作开展已经不愁了,为什么要瞎折腾。
但那时我已经在陶艺馆兼职了,我没说什么追求梦想、追求艺术之类的大道理,因为他们能给我讲更多更大的道理。
“在学习陶艺之前,我的周末就是在睡觉与追剧当中度过的。而在陶艺馆获得兼职之后我每天早上会六点半起床,早早的赶到陶艺馆学习陶艺。平时,工作之后有可能因为疲倦只想休息,但现在我会主动阅读陶艺方面的书籍。每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成都能给我带来成就感,这是我原先工作体会不到的……”
……
通过故事性的讲述,我爸妈开始理解我,并给予支持。
这里面有两个小技巧:说出你的初步行动与前后转变。
踏入新的领域前,一定有什么让你心动而行动。而行动之后,一定有让你不同以往的地方。
讲故事的过程,就好像把已经捏成型的泥胚推进炉子加热,经过这样一个身份确认的仪式,你才能完整地重塑自我,成为真正的陶器。
转行,其实没那么可怕。
人生有无数可能性,我们只是让“可能的自我”逐步丰富起来。
未知的巧克力,未知的的自己,你不去吃一吃,怎么知道是什么味道,怎么知道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