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细雨蒙蒙。下了决心一定要去看《百鸟朝凤》。上网一看,海沃今天只有一场了,还只剩5张票。赶快买吧,头一次,买了第一排1,2号座位去看电影。
身边有点文艺细菌的人好像都看过这部电影了。而这部电影这么出名,有如下几个原因:1.吴天明导演的泣血绝唱。2.电影主题:为乡土情怀的逝去发出的一声唉叹,为匠人精神的坚守唱一首赞歌。3.方励用膝下黄金换取的影片上映,排片。
巧妙的是,无论是导演还是发行人,他们好像都好像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电影里的悲歌:憋住一口气,闷住一腔血,吹奏一曲中国的《百鸟朝凤》。能把宣传做得如此契合主题,高手中的高手。
写一下看过后的几点感受:
1.画面很美。尤其是电影刚一开始,天鸣父子俩走在去拜师的路上。一条长长的山路把画面斜对角分成两半,观众的视线随着山路向山上延伸。画面一半是渐渐高起来的连绵的山,另一半是山谷里临海的村庄和棋盘般整齐有致的农田。这个画面在电影里出现多次,很好地烘托出小村庄的富饶和封闭。
这些优美的画面多出现在电影的前半部,把浓浓的乡土情怀映衬得美丽又伤感:孩子们练功的芦苇荡,焦三爷家的小院,焦三爷夫妻俩耕作的农田,大狗给田里的农人送饭。天鸣回家,孩子们一起荡秋千,捉萤火虫;夜晚来临,老猫依偎着妹妹熟睡,妈妈打扇驱蚊,和爸爸喃喃聊着家常……这些画面太美了,美得有点像梦中,美的和影片后半部分的转变有些脱节。
2.陶泽如扮演的焦三爷,形神兼备,感人至深。
3.有两个渲染匠人精神的情节戳中了我的泪点:幼小的天鸣天分并不出众,却对百鸟朝凤这首曲子魂牵梦绕,苦苦练习。当焦三爷出其不意得宣布选他为焦家班的传家人时,小演员那带泪的眼神真棒,演出了内心深处的渴求;焦三爷带病吹百鸟朝凤,捍卫心目中的崇高,演出了舍命的坚持。
4.练习任何技艺,都是不疯魔不成活。追求到极致,练习到极致,才能做到极致。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苦练,必须有享受在其中的乐趣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
在这个影片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桥段:1.焦三爷带着两个孩子在树林里听鸟叫,学鸟鸣。2.天鸣出师后爷俩一起喝酒庆祝。焦三爷酒后乘兴吹唢呐直致醉倒。
在这两个场景里,音乐和焦三爷的演绎是沉醉而富有生命力的,非常饱满。这样的饱满才应该是一个技艺被数代传承的基础,也是音乐剧表现力的基础,其次才是许多社会性的加在唢呐上的一些道德标准。
正如“百鸟朝凤”其名,我感觉故事和音乐都应该多点勃发的生命张力,观众对其后的流逝与坚守也才能有更多的悲哀和认同。这是我觉得对匠人精神演绎上的一点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