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年级12月份家长会上的发言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家庭教育,需顺势而为》。有家长可能会嘀咕:我们本周六才在中学部参加过家长讲堂,听专家讲“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怎么时隔2天,您又和我们谈“家庭教育”呢?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托马斯·赫胥黎说,欲造伟大之国民,必自家庭教育始。
这句话什么意思?一看便知,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们更是需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学习和改进家庭教育有效开展的方法。
接下来,我便从这样三个方面来与各位做交流:
其一:事实:孩子,本不一样;
其二:理性:接受,这不一样;
其三:作为:教育,顺势而为。
首先,我们来看其一:事实:孩子,本不一样。
加德纳指出:人类具有八种相对自主的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给我们什么启示?孩子禀赋不同,各有侧重。
还有人把孩子比作植物。贝特西·罗杰斯说: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无论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还是植物学说,将孩子比作玫瑰花蕾,抑或是其他的什么说法,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孩子,本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理性接受这些不一样。
这里特别要预防和杜绝的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做法。我把它称为“破罐子破摔型”,什么意思?就是认为我家孩子智能反正不如别人家孩子,那就算了吧!什么也不想了,什么也不努力啦!这是一种很不理性的理解及态度。
我们需要再次来看这种说法----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特别是应暗示和提醒自己“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然后在家庭教育中积极主动,顺势而为。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顺势而为呢?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三部分---作为:教育,顺势而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用“独特的琴弦”来比喻孩子的特别,作为父母,我们要有发现和寻找孩子心中“独特的琴弦”的意识,然后再付诸行动。
如何付诸行动?一方面,要做好自己;另一方面,要做好父母。
怎样做好自己呢?列夫·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以此告诫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需要以身作则,需要做孩子的榜样,比如老师们常跟大家说到的,该以阅读或者其他有意义的事情陪伴孩子作业,千万不能以坐在孩子身边玩手机游戏的方式来完成陪伴孩子作业的任务,因为如此只能是糊弄时光,敷衍塞责,而无其他与孩子有益的获得。
再比如,教育和要求孩子要有爱心,但是自己对于他人,却极其苛责;教育和要求孩子要有责任心,但是自己对于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伴侣却关心不够,等等,这些例子枚不胜举,都在告诉我们要端正己身,力做榜样。
另一方面,我们要做好父母,为什么要扮演好父母这一角色?也可以从大家的话中找到理由与参照。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使用得当,也是很好的,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这段话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陈先生告诉我们对于家庭教育而言,赏识和奖励很重要,但是刺激与惩戒也不可或缺。不论是哪种方法,要想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所期望看到的作用,都需要审时度势,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孩子,本不一样,家庭教育,我们需要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