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战胜恐惧?
这个无数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也许詹姆斯·卡梅隆早在1984年就用《终结者》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当年这部科幻经典给无数人带来了痛快淋漓的观影体验,而多年后再复读一遍故事,大概就能明白,要战胜恐惧,就必须变被动为主动。
恐惧就像终结者,在黑暗当中袭来,让人不得不闻风而逃。在似乎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面前,你只能逃跑。但无论你逃到哪里,只要终结者锁定了你,你便会永无安宁之日。
詹姆斯·卡梅隆将阿诺·施瓦辛格扮演的终结者机器人T-800塑造成了许多人的童年噩梦,如果有人说做过终结者追杀自己的噩梦并不奇怪,与其说《终结者》是科幻大片,不是说是惊悚片。
女主Sarah Connor只是80年代的一位普通女性,在一间餐厅当服务员。当T-800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的反应和多数人是一样的,极度慌张,不知所措,并且毫无抵抗能力。
这时候她需要一个角色成长的“助推器”,于是Kyle Reese出现,英雄救美,顺便谈个恋爱的情节正好也是商业片的刚需。
不要看片名和海报都是阿诺演的终结者T-800,T-800只是电影拍摄技术上的呈现。其实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是Sarah Connor,她才是电影主题上的呈现,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角。所以要真正看懂《终结者》,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Sarah身上。
遇见Reese之后,Sarah依旧十分惶恐,演员琳达·汉密尔顿的表演可以说十分到位了,观众完全能感受到她的内心独白,“这帮条子怎么这么垃圾。”害怕的情绪蔓延到了屏幕之外。
她的人设决定了她面对恐惧时的无力。在电影刚开始不久,我们能看到卡神对Sarah微妙的塑造。她与闺蜜的性格有着巨大区别,从穿衣风格上就可以看得出来,闺蜜还撩了撩她的胸口,意思是她可以穿得更自信一点。
随后收到男友的爽约留言,Sarah也并没有怪罪,一边的闺蜜则是破口大骂。之前小孩给她恶作剧也是,她一直都是有事就首选躲避的那种人。所以面对T-800的追杀,她只能被恐惧所支配。
等到影片进行过半,她为Reese包扎伤口,她才开始相信T-800真的是从未来穿越过来要置她于死地的机器人,开始面对现实。但并不相信自己是拯救未来的人。
一句看似普通的台词暴露了她的极度不自信,“我连自己的账务问题都搞不定。”而Reese的到来并不只是为了保护她,更重要的是激发她的战斗意志。
他搬出了未来救世主所传达的原话,“感谢你在黑暗年代的勇气...”
更关键的其实是下一句,“包扎得很好。”
这时候Sarah终于有了一些“成长”,她至少知道自己并不是毫无用处。在此之后,无论是感情还是抵抗T-800的追击,她都更为主动。
当然些许的自我感觉良好并不足以战胜恐惧。在Sarah逐渐开始坚强的时候,卡神开始升级恐惧的等级。T-800还是T-800,然而高潮部分的造型变化不知道吓坏了多少人。
原本这个造型卡神的设想是一开始就呈现出来,然后再倒叙回去讲故事。可能他后来觉得逐渐升级的恐惧更加惊悚,所以才选择按顺序开始讲。
面对终极的恐惧,令Sarah进一步蜕变的还是Reese,受伤逃命的时候,他仍旧没有忘记反抗。
等到无路可逃的时候,他也只能绝命反击。
为什么不主动反击呢?
为什么不主动反击呢?
为什么不主动反击呢?
不知道多少人会替Sarah,她似乎只想着逃走,从未想过奋起反抗。即便她最后能逃出工厂,T-800一天没被毁灭,她还是一直要逃亡,一直要被恐惧所支配。
一直到她按下那个按钮的一刻,说出经典台词的一刻:
“你被终结了。”
那一刻,恐惧也随之被终结。
《终结者》能取得成功,在烂番茄至今保持100%的好评,真的不仅仅是因为卡神对大片的把控能力,更因为他对故事和人物的优异诠释。
在剧情上,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也给构建了未来和过去的世界观和时间线,结局则给续集挖了坑,比如Sarah的儿子,未来的人类领袖John Connor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等等。
角色塑造上,Sarah已经不再是一个只会逃避的普通女孩,经历过生死考验,她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接下来的困难,也给续集做了很好的准备。到了《终结者2》,她便不再是一味挨打了。
因为她已经懂得,要战胜恐惧,就必须主动做出反击。
好比我们平常害怕一些小动物小昆虫一样,它们其实就是追击我们的“终结者”,一旦出现就会让人惊慌失措。
它们不会真的终结你,但却会唤起内心的恐惧,如果只会像从前的Sarah一样逃避,恐惧终究会把你终结。除非你能奋起反击,变被动为主动,终结你内心的恐惧。
不是你终结它,就是恐惧终结你。
未来是可以改变的,尽管没有希望,但我们会为之奋斗。
——《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