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1月12号在朋友圈立完flag说今天要看守200本书以后,到现在过去73天,差不多两个半月的时间。这期间看完38本书。差不多2天完成一本,应该说,速度还是落后于计划一点点,以后的任务感觉更加艰巨了。在这段时间,遇到很多人问的很多问题,之前因为计划实行的时间不够长,无法很好的回答,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对于其中的很多问题,可以作一些解答和回顾。
你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这个估计是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哪来的时间看这么多书?我的答案是,我放弃了很多做其它的事情的时间。比如说。。。
我以前是会追美剧的,神盾局特工、闪电侠、摩登家庭。。。现在任何剧都不追了。
以前电影院一旦有新的大片上映,我都是会第一时间去看的。可是现在都很少去关注最近有什么大片了,过去三个月看了《金钢狼》、《Lala Land》和《乘风破浪》,听起来频率也不低,一个月一次,可是你要知道,我之前几乎是一周去一次电影院的,甚至大片多的时候,可能还不止这个频率。公司最近三个月发的电影票我都没有去看,这要搁以前几乎是不可能是事情。
以前每天中午一下班就去健身,先做keep,在跑步,现在已经放弃keep了,只跑步,而且只在一点钟以后去跑,这样健身房没有音乐了,我可以用音频听书。
以前下班后经常跟同事一起打乒乓球,现在不打了,羽毛球更是没考虑过。
现在几乎不会看偶然间打开的视频,综艺节目更是不知道叫什么东西了。
聚会、见朋友都是在有计划的情况下进行。
现在打开朋友圈的次数和时长也少了很多,所以大家如果觉得我怎么没给你们点赞,还请见谅!
。。。。。。
简单的说,看书几乎占用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
所以,你简单算下,工作日把上班的时间去掉,早上可以抽出一个小时,中午可以抽出一个小时,晚上可以抽出2个小时左右,每天大概就有4个小时。有时候早上起来晚点,晚上睡得晚一点,那时间上也是一样的。再加上周末两个白天,你一周还看不完4本书吗?
当然,也许你有家庭、有孩子、有女朋友,但是如果把上面说的那些花时间的事情去掉,我相信时间也是可以挤出不少的,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做。
有什么感想
最大的感想就是,过去的我是那么的无知!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知识,而且那么多都是对自己那么重要的知识,然而我却只知道在编程技术方面的那一点点。曾经以为自己编程牛逼就会怎么怎么样,所以只需要在专业问题上用功。现在我觉得,世界非常大,技术是世界上那么多事情中的其中一件小事。哪怕在一件事情的成败过程中,技术也是只起了一小方面的作用。你要把一件事情做成,甚至要很好的理解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涉及到各个方方面面的东西。
很多的书,我看完后会觉得很懊悔,为什么自己没有早点看到?有很书里面一个简单的概念,就会对你的观念有很大的改观,一个小小的做法,就会很大的提升你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然而我却活了29年,才看到这些书。我会忍不住去想,如果我早点看到,生活又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第二个感想是,看书这件事情不能停下来,不然的话,错过的真的太多了。
第三个感想是,看书真的会养成习惯。曾经以为很多事情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成为一种习惯的,看书就是那些事情中的其中一种,可是现在,中午和晚上如果停下来不看书,都会觉得不舒服了。
追求数量,就一定不会注重质量?
当别人知道我“一年200本书的目标”之后,我经常遇到这样的说法:“我不推荐把看完多少书当作一个目标,因为这样很容易只关注到数量,从而不注意质量,这样反而得不偿失”。有的时候甚至会遇到质问“你说你一年看完多少本书,你只是追求一个数量而已,又不注意总结,那又能怎么样呢?”。
在他们看来,好像关注数量,就一定会忽略质量,或者说关注数量,会让人倾向于忽略质量。通常情况下,我是不想去作解释的,哪怕那些质问的声音让人听起来不大舒服。有一天,又有这样一个人跟我说出这样的想法,我一时兴起,就跟他对话了几句。
他:“我不推荐把看完多少书当作一个目标,因为这样很容易追求数量,从而不注重质量,这样很难有真正的收获”。
我:“那你觉得怎么样才算注重质量,能有真正的收获呢?”
他:“我觉得看完一本书,需要对它全面的总结,比如列出这本书的知识结构,然后写书评,并把其中的内容真正的用起来,这样才算有真正的收获。”
我:“这样啊,好有道理!你现在多久看完一本书呢?”
他:“一个月一两本的样子吧。”
我:“那你现在看完一本书,有对它全面的总结,列出这本书的知识结构,写书评,并把其中的内容真正的用起来吗?”
他:“。。。没有。。。”
其实,事实情况是这样的:
会不会注重质量,跟人有关,跟这个人看书的态度有关,跟这个人一个星期看完多少本书没关。
解释得清楚一点,那就是,同样的一个人,如果他一个星期看完一本书,从那本书中收获的比例是50%,如果他两天看完这本书,那他从那本书中收获的比例大约也是50%,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这个结论不只是我YY出来的,而是有人做过实验得出来的结论。曾经有现代社会学家做过实验,同样的论文,分两组人分别去完成,第一组一星期完成,给第二组10小时完成。结果是两组学生的论文质量相差不大。
其实,回想一下你过去看书的情况,还是承认吧,哪怕你一个月看完一本书,也不会多么注重“质量”。
至少我是这样的。
推荐一些书
我经常跟别人讨论读书的事情,也经常有人找我推荐一些书。慢慢的我发现,读书真的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同样的一本书,有的人觉得相见恨晚,每一页都是宝,另外的人觉得不过如此。想想其实这个很正常,每个人现有的知识领域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书的目的也不同。所以推荐书真的是一件不怎么靠谱的事,李笑来在他和知乎live《这些年我的读书经验》里面说:
向别人索要书单是使自己的挑书能力逐步退化直至为零的最有效方法。
有点极端,但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是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别人的书单,别人的推荐,都只是一种参考。但是如果你刚开始打算要看书,那确实会有“不知道看哪些书”的疑惑,当然,如果你有这个疑惑,那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你没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看书,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想清楚这一点,你就知道自己想要看哪方面的书,这个时候再去看看别人的推荐,才是更加有效的做法。
不分领域的说,我觉得以下几本书是我今天看到现在收获最大的。
- 《穷查理宝典》:收获最大的一本书,如果你今年只能看一本书,那就看这本吧。
- 《小狗钱钱》:确实是最好的理财入门书,没有之一,概念很简单,容易理解,操作性强。
- 《富爸爸穷爸爸》:又一本理财方面的经典书籍,相关于《小狗钱钱》,这本书更偏向于思想方面的转变,刷新你的理财观,刷新你对钱的看法,让人觉得豁然开朗,无比的赞!
- 《定位》:这是一本关于营销的书,但是里面的观点,适用于一切形式的沟通、销售、谈判,又是一本刷三观的书。
- 《每周工作4小时》:又一本mind blowing的书,非常实用,极大的简化你的生活,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 《Level Up your life》:这是一本“助你实现人生梦想”类型的书,与其它这种类型的书不同的是,这本书把“实现梦想”这件事情设计成了一个游戏模型,然后通过打怪升级的模式,达到最终的目标,实操性非常强,跟着这本书的节奏走,你一定不会失望。
电子书还是纸质
电子书或者纸质书我觉得都不是问题,都OK,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喜好,我是特别懒的人,不喜欢随身带着书,更不喜欢每次出门都要惦记着今天要带什么书,所以现在一般都会优先选择电子书。如果一本书找不到电子书,才会选择买纸质的。
怎么选书
我选书主要有三个来源:
- 朋友推荐:我会先确定我想看哪些领域的书,然后向那个领域比较厉害的朋友问,有哪些很好的书可以推荐的。这是很大的一部分。
- Twitter上面关注的人的推荐:另外一部分,来自于Twitter,Twitter上面经常有关注的人推荐一些书。
- Amazon.com的推荐:在amazon.com上面查看某本书的时候,页面底部一般都有一些跟这本书同类型的其它书,我先把其中一些评分非常高的书拿来看。
有待提升的地方
计划执行到现在,回过头去看,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决定待看书的优先级
我曾经以为,在一段时间之内看书多的好处是,当你选下一本书的时候,不用纠结先看哪本后看哪本了。但是现在看来,依然有一些在我看来非常重要的,必须要看、而且应该先看完的书,到现在也没有看。所以还是要决定一下先后顺序。很多的书不是没用,也不是不值得看,只是那些东西不是你目前最需要的。这些书可以先放一放,把你目前最需要了解的,最需要提高的方面相关的书看了,才是个更好的方案。尽量用iPad看,不用手机。
我现在很多书都是看的电子版,主要是微信读书和iBooks,微信读书用来看中文书,iBooks用来看自己下载的epub电子书。微信读书最大的优势是它的社区性质,你能知道有其它的小伙伴跟你一起看书,知道你的朋友在看什么样的书,可以看到他们看书的一些想法。此外它还有一个好友排名,这个很多人不喜欢,觉得会让人为了这个排名而去看书,这样的话就“有失初心”,其实确实会这方面的一些影响,我之前也追求过这上面的阅读时间。不过也只是一时的虚荣心而已,到现在我早就不去关心这个东西了。所以说只要你自己不是太关心这个,那它就不会对你造成多大的影响。
之所以用iPad而不用手机的原因很明显,用手机就很容易玩。很容易习惯性的就打开微信了,然后再习惯性的打开朋友圈,这真是一个时间黑洞。而且在看书的过程中点开微信,还容易分散注意力,打乱Flow,严重降低效率。所以,用iPad看,然后把手机丢一旁,这样,至少会减少很多“习惯性”的浪费时间。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
有意识的排除干扰自己注意力的因素,有意识的给自己创造容易集中注意力的环境。看书的时候准备好一支笔和一张纸在旁边,想到什么事情,如果不是立刻就要去做的,就先记下来,先看书,晚点再去做。对于我来说,很多时候想到什么下意识就立刻去做了,都不会去想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应该什么时候去做。这真是很讨厌的一个习惯,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多动症。[掩面]听书
因为给自己定的看书任务实在太重,我不得不把一些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走路啊,坐车啊,收拾房间啊,还是跑步的时候等等,把这些时间用来听书,或许每天能听个一个小时,一个星期下来或许能听完一本书,这样或许能减轻一下负担。
你也应该这么做吗?
不一定。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每个人有没有人的志向追求。我并不觉得每个人都一定要看很多书。虽然我承认,一年看完200本书在我看来是一件难度不小的事情,如果我能顺利完成的话,我会对自己挺满意的,我认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唯一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你每天背50个单词,一年背完将近2万个单词,那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每天看一集TED,一年完成365集,那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每天写作500个字,一年写完将近20万字,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跟这些事情相比,看书这件事情并不比他们高尚,也并没有比他们在道德或者是逼格的层面上,更“值得”去做。所以,我并不觉得每个人都一定要看很多书。不过,看书确实是一件非常有用的事情。在读书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讨论读书这件事情在生活中的“位置”。很多人说,看书只是获取信息的其中一种方式。这句话我半同意,半不同意。我同意的是,读书确实是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不同意的地方是,这句话暗示了这样一种意思:读书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跟其它获取信息的方式,比如看朋友圈,看公众号,看视频,看知识型的综艺节目等等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在我看来,读书是大多数人获取信息最好的方式! 至于为什么,这里不展开细说,后面或许写一篇文章说一下我的观点。
总之,这里我想说的是,看书是一件很有用的事,但不代表看到别人看很多的书,你也应该不加思考,就强迫自己也看很多的书,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但是如果你确实想从很多很多书里面吸取养分,那你也可以跟前面说的那样,放弃很多事情,把时间空出来看书。
好吧,其实并不容易
其实要真说起来,这个计划并不是很容易,虽然我对每个人都说,时间上肯定是可行的。但是“可行”跟“易行”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忘了多少次别人叫我去看电影,我说我要看书,叫我去聚餐,我说我要看书,问我要不要去哪里玩,我说我要看书。也有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于是放荡一把,去看场电影,《金钢狼3》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去看的。但是放荡之后,落下的计划还是要自己补,之后的时间就变得更紧了。所以,我没法说现在可以很容易的做到每周看4本,但是无论再难,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今年的目标我一定会完成!
嗯,给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