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读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读到一个有趣的话题,甚感有趣:《西游记》里妇孺皆知的主角是孙悟空,各位,你们读《西游记》的时候,有没有统计过,在整部小说中,孙悟空的名号一共出现了多少个?恐怕没有谁会读得这么细、这么独特吧?
吴承恩写《西游记》这部小说,是大有深意在的,它是一部悟道的小说。怎么说呢?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孙悟空也不例外,他陪着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就是一场修行,一场轰轰烈烈、斩妖除魔、终得正果的修行。
我们先看看孙悟空的名字吧!我们先捋一捋,孙悟空在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个名号叫什么呢?美猴王。因为他占了花果山,进了水帘洞,大猴小猴都推他为王,美猴王是他的第一个名号。
第二个名号是孙悟空。他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漂洋过海到了西牛贺洲,拜须菩提为师,须菩提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给他取了一个法号叫孙悟空,教了他两样功夫,一个是筋斗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一个就是七十二变,念个咒就能变身,一共七十二变。这两招,够他受用一辈子。
回来以后孙悟空狂得不得了,又是大闹龙宫,又是搅乱冥界,急得玉皇大帝要收拾他。还是太白金星出了个馊主意,将孙悟空骗上天来,封个官给他希望他安分一些,这个官叫作———弼马温,其实就是个养马的差使,这是孙悟空的第三个名号。结果呢,弼马温他做得不舒服,他觉得这是玉帝瞧不起人,一气之下回了家,自封为“齐天大圣”,这是第四个名号。这下把玉帝惹火了,就派了哪吒父子领兵讨伐,结果都败在悟空的金箍棒下。没办法,只得再请悟空上天,第一,承认他“齐天大圣”的封号;第二,派他看管蟠桃园。好景不长,悟空猴性难改,因为王母娘娘“蟠桃会”的事儿,闹得天翻地覆不可收拾,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五百年后,唐僧取经路过此地,揭了咒帖,救了悟空。又给他起了个法号,这个法号很重要,叫行者,所以孙悟空又叫孙行者,这是第五号。
最后一个名号,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德圆满,取回真经真,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你看,比观音菩萨还厉害,观音是菩萨果位,悟空竟然已经成佛,进入无上正等正觉的佛的果位。
数一数,一共六个名号。
各位,把这六个名号连起来,里边就大有学问。“美猴王、弼马温”说的是什么呢?心猿意马。一个人修道,真正要降服、要战胜的就是自己的“心猿意马”。悟空、行者,说的是什么呢?要想修行得正果,光学不行;光行不悟,也不行。悟中有行、行中有悟、悟不异行、行不异悟、才是真悟真行,才能修得正果。齐天大圣、斗战胜佛,又是说的什么呢?圣为入世的最高境界,佛为出世的最高境界,无论入世还是出世,都要成就最高境界。
所以,你看,第一对名号暗示修行的起点,最后一对名号象征修行的终点,而中间的这对名号呢,则是修行的方式和路径,我们说得最多、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悟空、行者这两个名号,对不对?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要成就自己,第一是悟,第二是行。其实,没有第一第二之分,真正的修行一定是“悟行不二”的。
这就是东方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智慧。其实,教育学生的过程何尝不是一场修行呢?孙悟空与妖魔鬼怪拼杀,目的是保护他的师傅唐僧取到真经;我们和学生斗智斗勇,目的是让他们成才成人。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在唐僧的教化下,收敛顽性,充分发挥自己能打敢拼的精神,忠诚地守护师傅一路,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也是尽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最终为国家、为社会培育英才。
各位,您是否有同感呢?是否也觉得这个观点与众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