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渐入佳境。
寒意一日日更甚。
每年这个时候,一个特殊的群体就闯入了我们的视线——流浪者。
而最近,就有个神秘的流浪汉火了。
11月23日,鄞州白鹤派出所就接待了一名特殊客人:一名看着像流浪汉的男子到所捐献1000元,请民警帮忙转交给困难学子。他说:“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华派出所的什么‘雪莲花’助学计划,我也想捐点钱!”说这一爱心之举瞬间感动身边人,前来派出所办事的市民也纷纷解囊相助。
此消息一出,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真正的慈善 不在于你捐出了多少钱 而是在能力范围内看你做了多少事”
“一个人的高贵,与贫富无关!”
还有网友直接提出来,想要给他一份工作。
随后,有媒体前去探访了此人。
“从不接受施舍,每天看书。”
“他看上去很邋遢,但是手特别干净。”
“他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
“就算穷得吃不到饭,他都不会要钱要食物,宁愿饿着。”
“洗干净后应该长得蛮帅,年龄在30岁左右。”
“他躲着所有人,也许在哪个角落里,因为他不想让其他人打扰他的生活。”
“……”
通过周围人的视角,神秘青年立体了一些。
我们看到的,他应该是个孤僻、执拗且自尊,但心脏柔软的人。
但既然他不想被打扰,我们便给他一些空间。
其实我今天想说的也并不是他。
我只是有些担忧,他要如何过冬。
所以回到开头也回到主题:天冷了。
深冬的到来,对于流浪者群体来说绝对不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尤其那些不愿接受救助的流浪者。
因为天冷意味着受罪,甚至死亡。
每年冬天都几乎有流浪者冻死街头的新闻,而此类新闻一经爆出,大家的矛头就会很统一的指向救助站。
救助站就像红十字会一样,曾经一度作死或躺枪的销解过大家的信任。所以说起救助站,不少人的言语里都会带着根刺。
现在救助站的主要工作依旧包括收容和遣送,只不过由强制的变成了自愿的。
这导致了很多时候,工作人员只能佛系救助。
我们先把流浪者分分类。
第一种:意识不清醒,说不清家在哪里甚至不知道自己名字的。
这种的大部分都是病人,流浪的原因也挺相似的。要么是不小心走丢了,要么是家里没人管,只能流浪的。
前者比较好办一些,虽说流浪者本人思维可能混乱一点,但大部分救助站工作人员已经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足够的套话经验,能从这人的口音以及只言片语中提炼出关键要素,再加上现在户籍制度比较完善,这类人大部分都能被送回家里。
前些年比较有名的犀利哥,就是回归了家庭。虽然后面又传出他被过度消费,甚至再次流浪,真假就不知道了。
后者就比较麻烦了,很多时候工作人员费劲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人的祖籍地,结果打电话往村里一问,对方回答:别送回来了,他家里没人了。
第二种:就想流浪,就不想去救助站。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你会不断看到本地的媒体,报道救助站和各慈善团体走访流浪人员送去棉衣棉被食物之类的新闻。
前面说了,现在是不能强制收容的。
那为了不发生桥洞底下冻死人的恶性事件,大家就只能尽量送“货”上门。
我们不能将流浪人员跟乞讨人员完全划等号。
乞丐基本都是假的,但流浪者却大多是真流浪。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们是很讨厌救助站的,哪怕那里有暖气和热水,在他们看来也没有桥洞底下巴适自在。
再来说说第三种,蹭票的。
这是最不要脸的一类人了,据说各地的救助站都遇到过。
这类人假装是流浪者,走到一个地方后就去救助站,蹭免费的床位和饭菜,临走的时候,还得让工作人员帮忙买票回家,当然,他们是不会付钱的。
……
除了这些,流浪人员的类型还有很多,总之,一到冬天,救助站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扯了这么多没用的,就想告诉大家以下几点:
信任危机或许没那么容易根除,但有时候相信他们却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发现流浪者,打救助站电话就对了。因为无论遇上哪种情况,他们处理的都更专业。
当然,如果你遇上的是个危重病人,还是直接打120吧。如果遇上的是个孩子,别犹豫,立即打110。
其次,尽量不要直接赠予钱物,毕竟流浪者的江湖里虽然有“人在流浪、心在天堂”的君子,但也有乔装成学生、病人甚至灾民的人渣骗子,且决不在少数。
至于开放一些公共场所容许他们过冬……这个我是不会建议的。如果真要这么做,我希望相关部门也能在深思熟虑仔细筛查之后选取合适的地点。毕竟你大晚上去取钱,看到银行自助大厅里蹲着几个流浪汉……你还敢进去吗?我觉得大部分的女性肯定是不敢的。
补充一下:前面提到的钱物里不包括热水热饭和急需的衣物之类的。毕竟骗子虽多,但万一真遇上个遇到困难的呢?此时,一碗热饭或许就能拯救一个人的人生呢。
最后,希望流浪的人都能有个舒适的容身之地,平安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