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雅贝贝终于捧起大部头了

[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20年12月20日,周日,阴,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591天。


2020年12月19日,周六,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开始大约四个月的日子。照旧大约十二点二十上完课,我去厨房忙碌中餐,雅贝贝却一动不动在客厅的大书桌前。

喊她来给我打下手做美味饭菜,却没有回音。待我回到客厅一看,这娃儿正在堆满了各种他们上课所查阅的资料的桌上埋头认真阅读呢。而且很难得的,读的还是一本大部头,叫做《五千年犹太文明史》。

看见我进来,娃儿兴奋地跟我说:妈妈,我觉得这本书写得特别好,非常的详细。是研究犹太人非常合适的书。我认为比我们家其他的关于犹太人的书都要好。而且,他还是以写信的方式来讲犹太人的整个历史故事呢。

我笑笑,然后说,那你就继续读吧,妈妈去厨房忙碌了。等你读完了,可以把犹太人的故事整个讲给我听吗?妈妈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想听到我的娃儿给我讲故事呢。

过了一会儿,我又听见娃儿在客厅大喊:妈妈你快来看。待我赶到客厅一看,这娃儿认真的把其中一页书读给我听。原来是说,这个收信人根本就不是印度人,而是一个犹太人。娃儿很疑惑,为什么这个女人会隐瞒自己的犹太身份变成印度人,是不是跟犹太人的遭遇有关系?

回到厨房,我一边做饭一边细细的思考。心里有了一丝丝的成就感。

看了一会儿书,娘儿俩一起去跑步了。跑完步回来一起吃完饭,娃儿又迫不及待的拿起了这本大部头书啃起来。

洗完澡之后上床,又到了共读英语时间了。娃儿却恳求我:妈妈,让我先读一读这本《世界地理》吧。原来,是因为今天上午的亲子历史课上,孩子有了一个最大的疑惑:上帝赐给犹太人的那快流着奶与蜜的美地——曾经的迦南、现今的巴勒斯坦,究竟是不是流着奶和蜜?这个问题,当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出来的时候,作为教育者,我永远是不会提供现成的答案的。相反,我只会鼓励他们自己去查资料。而且。我会经常的给他们分享一个理念:自己有疑惑,自己去查到相关的资料,那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是你们自己的,才更有可能转化成你们自己的生活智慧。

问题就是明灯,问题就是方向,问题就是灯塔,问题就是火炬,问题就是动力。在问题的指引和光照下,娃儿们自然能够慢慢的主动去阅读相关的书籍,甚至,会去大部头的学术类的书里找答案了。

我有丝丝欣慰:毕竟,在她不到11岁的年纪,能够直接阅读这样的学术类的大部头原著,对于欧美先进教育模式下的孩子们而言,可能是稀松平常的,但对于处于应试教育下的,每天被教材、作业、题海包围的孩子而言,还是很难得的了。

而这,是雅贝贝上了4个月亲子历史课以来,在她身上时不时发生的现象。当然,也是在我的亲子历史课的课堂上,大部分跟他差不多同龄的孩子身上同样出现的现象。

甚至,这本身就是我的亲子历史课必经的一环:每当孩子们提出了他们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我永远都不会给他们提供现成的答案,我只会要求或带领他们在我们家这个小小的家庭图书馆里去查询他们自己想要的资料。我会告诉他们,我们家的历史书、心理学、哲学、地理、文学类等各类书籍分别哪里。然后,给他们提供查阅自己目标资料的方法:首先找到自己的问题大概属于哪一个种类?然后去找书名,再去看书的目录,根据目录去找资料。

年纪小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本来是要去找犹太人那块“流着奶和蜜”的美地究竟是不是如此,即现今的巴勒斯坦的地理状况, 是沃野千里的平原还是荒芜的沙漠?然而,他们容易忘记了初心,被其他无关的鲜艳夺目的内容吸引眼球。

这时候,我就会轻声细语提醒:孩子们,你们的目标是什么?

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们查阅资料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动力也越来越足了。每当他们查到了自己想查询的资料,他们就高声呼喊其他孩子:快来看啊,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有一次,一个孩子问我:殷老师,我费了这么多的力气查到了想要的资料,你给予我什么样的奖励不?

我用充满爱的眼光满怀微笑着回应他们:你觉得当你查到了自己想要的资料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孩子说:很兴奋啊,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很厉害。

我说:这就是知识本身带给你的奖励了。当你查阅资料的能力越来越强,你解答自己疑惑的能力越来越强,你越来越变成一个知识广博的人,有智慧的人,这份奖励是其他东西没办法相比的,对么?

这孩子点点头。

从今而后,这些孩子在上课时,几乎再也不问我要任何的物质奖励了。

前段时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很遗憾,最近比较懒,这篇文章一直没有写完),标题是《所谓最好的教育,是要点燃一把火,而非灌满一桶水》。是因为,不管是我研读过的教育理论还是我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尤其是最近这四个多月的亲子历史课的实践表明:最好的教育,最好的鸡娃方式,绝不是父母或老师把孩子的业余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而是点燃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己有动力去探索,去前进。面对这个广阔的未知的世界,内心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他们自带光芒,自带永动机。不但在他们5岁,10岁,20岁,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在未成年的时候可以自主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更主要的是,能够在他们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甚至退休之后,只要他们活在世上一天就有永久的动力、在自己想探究一切事物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索这个世界。

因为,就像自我决定论的创始人、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华·德西在《内在动机》一书所说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三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胜任和联结。三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中,自主性是排在第1位的。

我们或许可以在孩子年幼、必须24小时跟我们在一起的婴幼儿阶段、衣食住行必须完全依赖于我们、没有我们父母他们的生命将无以为继的时候,完全听我们的安排和摆布,但,随着孩子步入小学中学大学,他们自己单独睡觉的时候呢?一个没有内驱力的孩子,他可能会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牺牲自己睡觉的时间,来玩游戏,上网聊天,而根本不会想着学习这回事。

更可怕的是,一个大学毕业以后的孩子(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成年了,不再被称为孩子了),这时候,再也没有父母和老师的约束。所以,他们可能终身不会再自己拿起一本真正的有一定深度的书去阅读,哪怕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了无数的难题和困惑。他在孩童时代没有养成有事情就向“书博士”请教的习惯,他没有内驱力再去读书学习了。这时候,他的人生几乎就会止步不前,可以说,他的人生在他22岁大学毕业时,已经可以一眼望到头了。

而这,才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和可怕之所在:我们花费二十年的精力,尽全力去鸡娃,而孩子却在成年之后,再也不愿意摸书读书了。

而大家都知道,犹太教育就是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犹太父母也极端重视孩子的教育,犹太父亲甚至会在妻子刚怀孕的时候,就会去从书店里给孩子买回一本大部头的几乎有250万字的《塔木德》回来,这本书是专门给这个孩子的。孩子在刚出生就由父母给他们读这本书,大一点孩子能识字的时候,就会跟父母一起探讨《塔木德》里面的每一个问题。每个孩子都必须提出问题,犹太父母也几乎不向孩子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不断跟他们说,书博士是无所不知的,有问题,就向书博士去寻找答案吧。所以,孩子们从一点点大开始,就养成了凡事向书博士请教的习惯。


这样的经历,让他们一辈子养成了爱书,崇书,读书的好习惯。犹太民族甚至被称为“书卷民族”。他们对书有宗教般的崇拜:比如,书本必须摆在床头,而不能摆在床尾。一本书如果掉到了地上,拿起来的时候要跟他说抱歉,亲吻他。一本书如果烂的实在不能读了,父母要带领孩子们一起给它举行葬礼。一个人一辈子要把《塔木德》这本250万字的大部头书读上100遍以上。每个犹太家庭的门框上都是《塔木德》的卷轴……

正是因为这样,犹太教育才可以说得上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他们的很大一部分孩子可以说终生永葆了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内驱力,是终身学习者。所以,这个民族的创造力惊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和比例在全世界遥遥领先,其他的民族难以望其项背。

而这,正是中国教育最大的软肋和弊病所在:我们现在有全世界最多的博士人数,这些硕士博士又写出了全世界最多的学术论文。然而,我们的创新能力何其堪忧,以至于,最注重创新能力的诺贝尔奖大部分领域几乎可说是国人遥不可及的梦想。

虽然,我乃一介布衣,然,也是一个教育者(当然,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教育者,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份内之事)。对于教育,总觉得是肩负责任的。

所以,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孜孜不倦努力,在苦苦探索,希望能用毕生精力,在全盘了解了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模式,探索了更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之后,把模式和理念在实践中去加以整合、运用并不断打磨、总结成败得失,然后,摸索出一条比应试教育更好的道路和方法来。我时常幻想着,有一天,我能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去开创一条教育的新的大道,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创新能力,有前沿思维模式,高超思维品质,有幸福能力,终身学习者的孩子!培养出有哲学高度,心理学深度,文学温度,历史地理广度,逻辑学缜密度……的孩子!

或许,我的探索会失败,但,即便这样,我也无怨无悔。毕竟,我努力过了。

然而,万一成功了呢?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老夫子的名言,我时刻谨记。这份责任,促我奋进而不退缩,激我前行而不抱怨,虽百折而不饶。

我相信,总有懂我的父母老师。

当然,虽然不懂我的人有许多,但,在雅贝贝、妮妮、骐骐深、洋洋和芊羽自己年幼的轩轩、朵朵等孩子身上,我惊喜的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而前几天,我竟遇到了一个懂我的孩子——年仅十岁的轩轩小朋友。这孩子说:殷老师是想把我们这些孩子培养成发明家。

当然,我不仅于此。

那就继续加油前行!

(晨起五点多起来码字,写完此文才发现,今天竟是我的生日。浑浑噩噩间,我竟来到人间45年了。人生下半场,该奏出怎样的交响曲?该给生命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永远值得深思。我最大的希望,是在培养出一个不成为社会负累的孩子的基础上,为中国教育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教育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或许,这个理想会实现的!)

[顺便说一下:颜玉亲子历史课和英语课如火如荼进行中,现场课和网络课堂同步进行,欢迎报名寒假班。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可以培养孩子的三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情感性思维。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同时也是哲学课。在颜玉亲子历史课上,我们以历史为最好的素材和载体,将会探讨儿童哲学的三个领域: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涉16个问题群,56个价值概念。

培养用哲学理念武装起来的孩子,比如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会穿插在亲子历史课里面。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同时也是心理学课。

在颜玉亲子历史课上,我将用我十二年心理咨询经验,用共情,同理等基本概念,用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叙事心理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等各种方法,为培养出心理健康,具有高情商,高爱力,培养出孩子比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让他们能说出自己的经历,释放强烈的情绪,提升自我意识和认识,改变无益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明白改变意味着什么,为改变的后果负责,成长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树立成长型思维。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同时也是治愈课,可以治愈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你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

我们的英语课,奠基在我研究过的三十多本英语启蒙的书上,奠基在雅贝贝用我总结出的这些方法零基础八个月读到了英语原著上,把雅贝贝的方法原路复制,希望孩子英语成绩飞跃性进步的,能把英语当成交流工具的你就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05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2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79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85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9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89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0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4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1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4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5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