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二十七
原文
辽东三老者:戴亨,字遂堂;陈景元,字石闾;马大钵,字雷溪。三人皆布衣不仕,诗宗汉、魏,字学二王,不与人世交接,来往者李铁君一人而已。戴诗不传。陈有《崇兆寺》诗云:“世外招提境,浮生寄一时。铃声吟殿角,涧影落松枝。鸟语留归念,山僧笑索诗。东方明月上,若遇此心期。”马《闻西师振旅寄宁远大将军》云:“雪飘组练归榆海,花满弓刀入玉关。”《偶成》云:“晒药偶然来竹外,修琴不复到人间。”石闾弟景钟,字橘洲,有《夜阑曲》云:“春夜频倾金叵罗,胡姬按板对筵歌。低徊笑语牵红袖,如此风光可奈何!”明七子论诗,蔽于古而不知今,有拘墟皮傅之见。辽东三老,亦复似之。铁君作《尚史》,专搜三代以上事,而竟不知本朝有马辅之《绎史》,亦囿于闻见之一端。然近今士人,先攻时文,通籍后始学为诗,大概从宋、元入手,俗所称“半路上出家”是也。源流不清,又不若三家之力 争上乘矣。
铁君名锴,父为总督,而能隐居不仕,自称鹿青山人,有《瞧螟斋集》行世。录其《梅花》云:“众木正如梦,一枝方自春。遂令江水上,真见独醒人。”《咏月》云:“清绝自成照,何曾挂树生?有时通夜白,一片得秋明。远水若相接,浮云或并行。年年圆便缺,谁悟善持盈?”
译注
辽东有三个老者:戴亨,字遂堂;陈景元,字石闾;马大钵,字雷溪。三人都是布衣百姓不入仕,他们的诗效法汉朝、曹魏,书法学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不跟别人和世间交往,有来往的只李铁君一人而已。戴亨的诗没有传下来。陈陈景元有《崇兆寺》诗:“世外招提境,浮生寄一时。铃声吟殿角,涧影落松枝。鸟语留归念,山僧笑索诗。东方明月上,若遇此心期。”意思:世外是虚幻的梵境,众生都是寄世一时。大殿的屋角风铃吟响,松枝散落在山涧的阴影里。鸟儿诉说着归去来兮的心思,山中的僧人微笑着索求诗篇。东方升起的明月,就像我遭遇的心境。马大钵的《闻西师振旅寄宁远大将军》诗:“雪飘组练归榆海,花满弓刀入玉关。”意思:飘落的雪花像组练一样落进榆树林海,玉门关将士的弓箭刀剑上落满了雪花。他的《偶成》诗:“晒药偶然来竹外,修琴不复到人间。”意思:晒药偶然来到竹林之外,但是修理琴弦不再到俗世间。陈景元的弟弟陈景钟,字橘洲,有一首《夜阑曲》诗:“春夜频倾金叵罗,胡姬按板对筵歌。低徊笑语牵红袖,如此风光可奈何!”意思:春天的夜晚频频举杯畅饮,小数民族的女子拍击板眼对着筵席歌唱。牵着红色长袖有说有笑流连徘徊,这样的风情光景又能怎么样!明七子论辨诗歌,错误在于复古而不研究当今,有狭隘肤浅的嫌疑。辽东的三个老者,又跟他们相似。李铁君作《尚史》,专门搜集三代以上的事,而竟然不知道本朝有马骕的《绎史》,也是因为见闻偏于一端而受到局限。然而近代和当今的士人,首先攻读现时的文章,当了官后才开始学习写诗,大多从宋朝、元朝入手,俗话所说的“半路上出家”就是说的这些人啊。渊源流派不清楚,又不如上述三家力争达到最好啊。
李铁君名锴,他的父亲为总督,他却能够隐居不入仕,自称鹿青山人,有《瞧螟斋集》流行于世。摘录他的《梅花》诗:“众木正如梦,一枝方自春。遂令江水上,真见独醒人。”意思:所有的林木正在睡梦中,仅有一枝刚刚独自春机盎然。于是在江水上游,真正见到了独自清醒的人。他的《咏月》诗:“清绝自成照,何曾挂树生?有时通夜白,一片得秋明。远水若相接,浮云或并行。年年圆便缺,谁悟善持盈?”意思:凌空清绝自照成景,何时用得着挂上树梢?有时候通宵明亮,像秋天一片明快。远处的水天像相连接,有时与天空的浮云并行。年年月圆月又缺,谁能悟得高妙的持盈之术?
【招提】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北魏太武帝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南朝宋谢灵运《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清魏源《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拓提”。2.招引提携。
马骕,字宛斯,一字马总卿。1621年(明朝天启元年)农历正月十一日生于邹平县孙家镇,父早殁,依祖父九功。骕自幼博览群籍。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中进士遂家居编书,同年九月,应县令徐政之请,主修《邹平县志》,又经顾炎武校订,施闰章为之序,终纂成一代名志。1667年(康熙六年),始任淮安府推官,又改灵璧县知县。革除弊政,赈济灾民,爱惜民力,使流民数千家返回灵壁,卓有政声。且勤于治学,手不释卷。1673年(康熙十二年),农历七月病逝,享年53岁。马骕一生为后世留下3部著作:《左传事纬》、《绎史》、《十三代瑰书》。《左传事纬》12卷,附录8卷,将《左传春秋》之编年体改为纪事本末体,并佐以图表,参以外录,时人誉称“马三代”。《绎史》160卷,对先秦史料,钩玄采微,多有创见,力图补《史记》所未备,为先秦史料总集性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