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无需授权即可转载,注明以下信息即可:作者|杜修蝶 微信公众号|杜修蝶
一个比较圆满的人生状态,应该是丰富而不混乱吧。一个人外在的混乱其实意味着他内在的混乱。无论是不搭调的家居摆设、物品杂乱的衣柜、办公桌、后备箱,还是不修边幅的外表、剪不断理还乱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亦或乖戾的处事方式,都表明其内在的信念不够清晰,不够条理。
人生要想过得比较圆满,就必须对事物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事物的判断有着清晰的结论,许多重要的事物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换句话说,一件事物的好坏对错,至少对你本人而言应该要黑白分明,清清楚楚,而不是混沌一片,模棱两可。再说得具体点,于你而言,一件事要么是成功的,要么就是失败的,要么想做,要么就是不想做;一个人要么是重要的,要么就是不重要的,要么是漂亮的,要么就是不漂亮的;一件物品要么是喜欢的,要么就是不喜欢的,要么买得起,要么就是买不起;一个信念要么是对的,要么就是错的,要么有用,要么就是没用;你,要么是高效的,要么就是低效的;你的人生,要么是成功的,要么就是失败的……总之,你可以在每个问题上得出属于你的那个唯一的明确的答案,而不是把难得糊涂当做万能挡箭牌。
毋庸讳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是一直发展变化的,所以,你现在的某些观念观点与若干年前截然相反是非常有可能的,也是正常的,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以此为据证明你思维混乱、出尔反尔、道德低下的人才是真的思维混乱,甚至道德低下。完美没有止境,永远不要害怕改变自己,你要警惕的反倒是爱默生笔下所言的“愚蠢的一贯性”。
为了确保你能够透彻地理解“愚蠢的一贯性”,我把与其相关的三段话几乎完整地摘录如下(出自《自立》,我应该会专门写文推荐这本书的):
“使我们不敢自信的另一个恐惧就在于我们总是要求前后一贯;把我们过去的言行奉若神明,因为别人的眼里除了我们过去的行为,再没有别的资料来推算我们的轨迹,而且我们也不愿意使他们失望。
可是你为什么要有头脑呢?为什么把你记忆的死尸拖来拖去,唯恐与你在某个公共场合发表的言论相矛盾呢?就算你自相矛盾,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智慧的一个标准似乎就是决不一味地依赖你的记忆,甚至也不大信赖纯记忆的行为,而是把过去带进众目睽睽的现在进行鉴定,并永远生活在一个新时代里。……
愚蠢的一贯性是渺小的心灵上的恶鬼,受到小政客、小哲学家和小牧师的顶礼膜拜。如果强求一成不变,伟大的灵魂就一事无成。他还是去关心墙上自己的影子算了。现在你有什么想法,就用斩钉截铁的语言说出来,明天再把明天的想法用斩钉截铁的语言说出来,尽管它可能跟你今天说的每一件事相矛盾——“啊,那你一定会遭人误解。”——难道遭人误解就那么糟糕吗?毕达格拉斯被人误解过,苏格拉底、耶稣、路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凡是有过血肉之躯的每一个纯洁和智慧的精神都莫不如此。要伟大就要遭人误解。”
如果现在让我做下面这几个单项选择题的话,我会给出这样的答案,但我无法保证它们永不改变。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之间,我现在认为“人性本恶”;在人生是“喜剧”还是“悲剧”之间,我现在认为人生是“悲剧”;在婚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之间,我现在的答案是“弊大于利”;在人应该“甘于平凡”还是“追求完美”之间,我现在的答案是“追求完美”。想想看,你的答案是什么?
不过,人生的艰难之处在于,还存在着几乎无法两全的选择题,比如“先救谁”的问题。究竟要先救妈还是先救老婆呢?我会选择先救更危险的或更容易救的,目的是全都救下来;假如妈和老婆同样危险,救援难度同样大呢?我会选择随机先救一个。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先救陌生人还是先救亲友呢?我的答案始终是先救亲友,甚至在条件并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我的答案多半依然如此,而且我并不认为这与博爱的理念相悖。这两天你之所以骂霍顿骂得那么狠,其实主要是因为孙杨与你生在同一个国家,而霍顿不是。但是,同样的条件下,假如霍顿是你老公或你儿子的话,你还会认为他应该承受那么严重的侮辱谩骂吗?
更难的是著名的扳道工困境,不扳动车道,十个人必死,扳动车道,一个人必死,假如你是那个扳道工,你扳还是不扳呢?假如你的亲人也在其中一条车道上呢?也有类似的困境,假如核弹会在两小时后爆炸,上百万人眼看就要因此丧命,你会不会对唯一知道线索的那个犯罪分子动用私刑呢?多半会吧。但是,假如那个犯罪分子是个虚弱的孕妇呢?又假如,犯罪分子还是打死都不说,时间只剩一小时了,你会不会对那个犯罪分子五岁的儿子和80岁的老母亲也动用私刑迫其招供呢?
还好,我们基本上一辈子都不会遭遇到那样令人抓狂的两难困境。相比之下,我们面临的选择题其实容易多了,对吗?那就轻松一点,勇敢一点,做出理想的你应该做出的选择吧,采取理想的你应该采取的行动吧,愿你的人生丰富而不混乱,加油!
THE END
关注杜修蝶,学习完美论,加入快速完美自己的行列。
欢迎阅读我的相关文章:《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