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欲是一种保持年轻的方法,同样也是检验是否衰老的方法。
脱口秀往往充满了表演欲和表达欲,很多好的段子往往是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加以提炼和放大。之前看周奇墨的一个访谈,他说“我是个内向的人,我觉得脱口秀挺适合内向的人。”
听起来有些荒诞,一般很难把内向和脱口秀联系在一起。但后来我联想到trevor noah在自传里和采访里面也曾说过,“我是一个很安静的人,我习惯于一个人在家里待一整天,和自己相处,因为我的童年大部分时候都这样度过的”。
好像很多的喜剧演员在现实生活中都偏内向,喜欢独处。没准卡姆才是脱口秀圈子里面的个例,感觉他就是每天都要呼朋引伴的那种人,不过现在他也是另一种形式上在独处了(?)
独处的时候更容易让人观察和思考到生活中荒诞的地方,捕捉到那些大家习习以为常但其实不合逻辑的习俗、用语和思维方式,把这些荒诞融入一个身边的故事,再配合表演技巧讲出来,这个是我观察的好段子创作模式中的一种啦。
对时事有观点,对人情有感悟
把这些观点和感悟用文字或者语言,或者是影像和音乐表达出来,这种表达的欲望,表达的能力,我敢说很多人过了25岁就没有了。
小时候的好奇,少年时期的求知,到后来被慢慢磨成了世故。人会变懒,也变得怯懦,说出自己的观点担心得不到回音,甚至换来别人的嘲讽,觉得自己幼稚,怕被网友怼——从不敢说,变得不想去说,最后变得说不出。没有了观点,便能和众人一起百无聊赖。
我就经历过这样一段时期。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十分苛刻,我说什么他都能找出毛病,然后把问题指回我身上。我的感受得不到回应,就像抛出的飞盘撞在墙壁上碎成了很多块,但这也不是墙壁的错,墙壁本来就是又冷又硬。
那时候我在想,我说话又不是为了被呛声,更不是为了被讽刺,虽然我知道呛声是他的一种说话习惯,但是我还是慢慢变得懒得去说,那段时间我常觉得意兴阑珊。其实我不应该向墙壁索要温情和理解,墙壁有他独特的方式在陪伴我。
另外有一段时间,我常把我写的东西分享给一个中文系的朋友,他总是说我叙事琐碎、言语贫瘠、思维混乱、观点偏激、认知狭隘(这是我的总结,他肯定是说不出这样对仗工整用词凝练的批语)。但他无意中的傲慢令我变得更加怯懦,有很长一段时候我都不太敢表达些什么观点。
后来我在展览中看到一小段介绍启发了我。
那是个我不太看得懂的当代装置展,展厅很昏暗,一件展品被放在角落里,灯基本照不到展品,只能照到一小段文字的介绍。它说作者花了4年的时间探索与世界相处的模式,表达内心的孤独。我想,如果没有一个看展的人理解这个作品,他是不是更孤独了?
那个作者也不管我们懂不懂,他只管做他自己要做的作品。
我不应该奢求每次发声都能得到回音,更不必追求每条言论都能得到理解。站在脱口秀的舞台上无论台下的观众是否回应你,你总是要把想说的东西统统讲出来。
说我想说的,保持这种表达的欲望,其他的都去他妈的吧。
这就是我的处事最高准则了,就是这种“去他妈”的态度。
再分享几件今天发生的好事吧:
- 今天突然集中收到了好几个用户的治愈案例,真的很为他们高兴
- 今天做了排骨莲藕汤,真好喝
- 今天的1000字又成功水完了 ,上次坚持了5天,这次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坚持7天:)
(我感觉我的分享也有过于真诚了。毕竟不够真诚是危险的,但太真诚则会致命。)
(致命就致命吧,去他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