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 简介
台湾著名话剧导演,知名作品包括《暗恋桃花源》。
图书信息豆瓣简介
书摘
P25
没创意的头脑哦可以看出出错的答案,但需要有创意的头脑才能看出错的题目。——安东尼.杰
P36
一个人通常灵感来的时候,虽然是一种极度专注的境界,虽然可能是外在食物带来的一种刺激,但并非被“附身”、被外力“入侵”的感觉。
p56
在创意过程中,我们的脑子确实像一台神秘的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平时自动搜集并在内存某处储存这些档案。
这些档案就像创意的原始材料
而在灵感产生创意的一刹那,这台计算机有一种机制,知道该从哪里抓出档案,然后将这些不同的档案组合在一起,形成创意的构想。
p58
真正的创意来自内心
但我们的创意来自计算机里所储存的一切,而不是外在。创意过程中真正发现的一切都源于内在,真正的创意来自内心。
换句话说,我们的神秘计算机只能抓已经储存在内部的档案,不可能凭空空抓档案,或到别人的计算机中抓档案。即使有外在的刺激,也是我们内心计算机的刺激。
p59
创意的来源
神秘计算机不能做的,就是打开或者串起来本不存在于档案库中的档案!
p61
创意的第二个关键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我们必须
1重新评估如何储存档案,并修正这储存功能
2重新了解如何开启档案、如何自核一些似乎不想干的档案作为作品
本体与附属品
从小到大,大家受到的教育都是在教一些“附加值”,所有的技术、知识,都是附加在本体上的好胴体,本体得到许许多多好的附加品,但问题是,“本体是什么”已经无人讨论。
P74
工业革命以来,人活在社会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意义,或者怀疑存在的价值,而是为了创造经济价值,赚钱。智慧贬值了,同时创意走入死巷:如果创意人想通过创意创造经济价值,就不容易创造出有深度的作品,因为缺乏智能,作品也缺少透视力和有机性。而主流社会不再追求只能,更造成创意质量低劣的恶性循环。
P75~76
现代社会可以制造出非常具知识、具生产力的个人,来完成工商社会的所有需求。在职场中,这些专业人士精明干练,但多少的知识分子碰到人生危机时刻彻底无助,甚至崩溃?这时抱怨没人教他们对付这些问题的智慧,为时已晚。问题是,这是才问“是该负责”,已经无法说清了。
其实所有的问题就是因为现在没有人可以教我们怎么活。当传统的价值崩溃、社会形态转移、家庭结构瓦解,地球村出现、网络当道,唯一教我们的生活的就是媒体,而你如果相信媒体叫我们的,它唯一的信息就是“尽量而赶快去消费吧,买买买!愈多愈好,愈快愈好!”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最高指导原则了,再没有任何指示给我们这个心灵空虚的时代了。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
个人智慧
缺乏来自生活(而不是来自艺术)的个人智慧,以为创意人连“题目”都选不出来,至少在一开始选择就已经局限了创意。
大家都知道梵高的故事,他和许多艺术家一样,无法料理自己的生活,无法抵挡生命中的无常和挫折。创意所需要的人生智慧可能跟这些有关,也可能无关,可能需要的是另一种透视、另一种生命关照。
撬开屏障保护膜
塞满内心空间的一切杂物,就是遮蔽创意的基本垃圾堆。现在我们内心的整个形态并不利于创意,只有找出重新整理的方式,找到搜集垃圾、倒垃圾的方式,腾出创意的空间,才能创造出有利于创意材料累计的方法。
尼采:你的灵魂中必须充满混乱,才生得出一颗舞动的星。
为自己的积累负责
我们既不主动争取经验,也没想过需要调整自己对经验的观点与看法,于是经验的累计,未必成智慧,反而可能再身体累计脂肪的同时,也累积心中的脂肪。
创意如何看
创意的旅程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得到新的眼睛(法国普鲁斯特)
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柏格森哲学家)
当你真正开始看见事物,才能真正开始感受事物(摄影大师斯泰肯)
因果观
金庸的秘密
他说他花很多时间建立角色,在脑中想好所有的角色,角色完整到已经完成有生命的地步。只要角色到了这个地步,把他们放到任何状况里,“他们就会自己跑”
当观点聚焦,心中不执着于任何特定的观念,就可以看见事物的原貌;当观点扩散出去,保持转转,就有可能看见事物发正或运作的因果。
导演要“导因不导果”。这意思是说,如果一场戏中角色需要哭泣,不要叫演员哭,而是要创造让演过难过的原因,这样才会自然准确,合于情景,而非乱哭。
看就对了
创意需要洞察力,人生也一样。当我们洞察到事物的原貌,就能洞察到它的潜能,继而让我们洞察到它可能的变化(以现状衡量未来的发展)、可能的未来。如果没有这两种技巧,我们看的能力就有问题,只能看到表面,看不到事物或者人的精华,我们被吸引的也是表面,在创意过程中模拟的也是表面,于是作品就容易沦为肤浅。
如何看经验
尊重经验。是因为经验就是我们,经验塑造了我们,经验在我们身上深根
敏感度就是开放度,开放自己的感受能力。
要培养创意,就只有努力开放自己,接受敏感。封闭的人不敏感,但太开放的人如果缺乏观点,放任对任何事情感动,就容易变成了滥情。对于过度敏感的人,如果敏锐的感官背后缺乏观点支撑,敏感就变成了负担。
感受没有智慧,创意人必须建立针对感受等的观点,才能更好运用感受。
敏感度能为我们创造更丰富的材料,但这些材料怎么用,必须靠进一步的智慧。
如何看待动机
当代艺术强调,艺术的最终评价在于观看的人。但我们也了解到,任何观看的人进入到展场或者表演场看展出的时候,总是带来很多自己的偏见和预设的立场。
美感
细分起来美感感受包括对形式、色彩、比例、质感,以及这一切组合起来的总体感受。……
培养美感的最大变量是,美感的诸多细节之中还牵涉到情感,而这个变量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
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对外在的比例、线条、色彩、质感等,都能判断和经营处超越常任的美感,这些美丽的形式本身也都对观者只有短暂的吸引力。更深入的美感包含全生命的智慧,经观者带入一种内在的感动。
重新设定操作系统
了解创意金字塔的左边和右边,现在融合整个金字塔的时候。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也就是我们要正式重新设定自己内心的计算机,重新启动自己升级后的程序,让自己的计算机随时保持在“创意模式”。
新潮与创意
重点不在于新,而在真。纯粹的真,经常自然就新。刻意求新,很难保持真。
瓶颈
你必须学习如何接受别人的的排斥(accept rejection),同时学习如何排斥别人的接纳(reject acception)
——美国科幻作家 雷.布莱柏利
再谈动机
病与药,礼物或垃圾,创意刻意做任何的选择。关键在自己要选择哪一条路。
个人小结:
创意不再缥缈如空气,神秘如乍现的灵光,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而全面的创意进阶之路。
赖声川结合自己的修行和创作经验,既有对“智慧”、“动机”,等“道”层面的探讨,也有方法层面的方向指导。既开拓思维,又有具体可行的指导建议。
本书解答了我在做创意时曾遇到的一些困惑。比如说“创意和新潮”的关系,艺术和人生的关系(先做人,再做艺术家),瓶颈期的处理,如何积累,积累的体系等,明确方向,不再被“乱花”“迷眼”。
把思维深入到创意的源泉动机层面。强调生命与万事万物的连结,从“因果”的层面看清事物的联系,用开放的心态去玩“创意”这个游戏,无疑是从世界观重塑了创意的本质。这本书也提示我要审视生活,开放心态,始终记得,创意的源泉来自生命的“连结”’和“动机”的选择。
全书金句频出,观点和例子都非常生动,值得当做素材积累。印象深刻的有很多,比如:1 是“礼物”还是“垃圾”的动机选择,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和生命。2 积累要对自己负责。
前者提示我,对待作品要严肃认真,客户无大小,能力有高低,不能因为客户而敷衍工作,积累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后者让我联想到:你的时间成就了你的现在,这也是因果相承的。
联系生活,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人积累什么,从侧面也体现出他的格局和修养。积累和喂养是相辅相成,你在主动积累,而你积累的东反过来也在喂养你,所以,看一个人的身材就知道他是否对身体有过管理,看一个人的谈吐就知道是装叉还是无聊;看他的待人接物就知道家教如何。
以上是对此书的梳理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