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概况:故事讲述了原本是心理学家的作者弗兰克尔在最恐怖的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遭遇和生活,在失去自由、财产,生活在条件恶劣、遭受非人待遇,随时死亡的条件下,凭借求生的信念、期待家人团聚的渴望、出书的理想,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终获得解放和自由。作者作为集中营中极少的幸存者,详细叙述了在集中营的经历,以及心理的变化。告诉人们,在失去身体自由、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只要内心强大,内心自由,内心充满信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渴求,集中营封闭的环境也束缚不了内心的自由和信念。
求生的欲望可以适应恶劣的环境
作为当时的中产阶级,一下子来到了环境恶劣、条件简陋的集中营,几百人挤在一间屋子里,穿着破烂的囚衣,人挤着人睡觉,吃的是粗陋的面包、清汤,干着繁重的体力活,还有党卫军士兵的殴打和折磨。把这个世界最恐怖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比作人间地狱,一点也不为过。
在这里,还随时有生命危险,不仅伤病、残疾随时会夺去生命,有时精神的萎靡不振、异常的状态也会被随时送往旁边的毒气室而被结束生命。
每个人除了破烂的囚衣,没有任何财产,也没有名字,更没有什么自由、尊严,每个人只有一个编号代表。在丧失了人的各种所有后,不如说已经等同于生物、动物般。
每个人都适应了这种恶劣的生存条件,因为生的欲望和渴望。
在这里,每个人也学会了冷漠,看惯了身边的生命随时失去,看惯了一些人信念倒塌,生命绝望、主动寻死,看惯了种种非人的折磨。因为你若敏感,就会变得脆弱。在这里死亡是最普遍的,每个人都有知道自己能活多少时间,不知道何种原因就被送进毒气室,不知道何时就因免疫力下降丧命。
其实在这种条件下,想找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都很难很难,苦难太多,不确定性太多。
书中还讲述到,一些精神破灭的人的反应往往是及时享用完本就少得可怜的面包,奢侈地抽上香烟,等待死亡。所以,延迟满足感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那种急不可待的及早享用的人,正因为缺少自律,或者说因为缺少长久的目标,才及时享乐。应该说及时享乐就是放弃生命的开始。
有了生命的意义才有生存的希望
人生总是充满苦难,《少有人走的路》中也开篇就说,人生总是伴随着苦难前行的。弗兰克尔认为人生必须找到生命意义,要学会关爱他人,要接受苦难。
其实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生下来的终点就是死亡,每个人都被判了有期徒刑,只是这个期限有时可以取决了自己。
对人来说,死亡是必选项,苦难也是必选项。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生存的勇气,甚至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地生活,弗兰克尔告诉我们,赋予我们以生命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找到生命的目标。有了目标,期间所有的苦难都只是经历,而不是体验。苦难是必须经历的,为了目标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支撑弗兰克尔生存下去的渴望,除了本能的求生欲望外,他还有一个出版专业著作的目标。被关进集中营时作者写的心理学著作也被丢失了,他有时利用回忆来记忆,有时找到纸片记下符号,等待着走出集中营的时候重新完成著作。
支撑他活下去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爱着他的妻子,他常常回忆和妻子幸福的场景,幻想重逢的喜悦。渴望爱成了支撑着他活下去的勇气。
当然,弗兰克尔所经历的是一种极限的场景,我们是不会经历这种极限的体验。极限正是一种典型,具有深刻的说服力。我们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怎样都与他无法相提并论。
其实,现代生活给予了我们另外的苦难,另样的束缚。我们被生存的压力所束缚,被信息的丰富所羁绊,甚至被丰盛的物质所残害。现代社会,因吃的好,吃的多带来的疾病更多,撑死的如比恶死的多,非战争死亡的人数大于他杀。抑郁症、焦虑症等正成为新的杀手,让人感到生命没有意义,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
从这点来说,我们体会的不是弗兰克尔的集中营,却是现代文明带来的宛若新的监狱,我们同样需要找出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原本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从集中营出来后自创了意义疗法,成功治愈了很多人的心理疾病。我们现在同样需要意义疗法,找到人生的目标,赋予生命以意义,如此才能平安走完人生的路,活出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的生命如其说不过是一场激情大越狱,心若是牢笼,处处是牢笼。自由不在外边,而在于内心。让我们走出困境的,是永不磨灭的希望,是我们赋予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