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里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情人节之后的故事发展也大体如此。对未婚人士人言,要么是把情人变亲人,要么把情人变路人,以“从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开头,以“从你的世界路过”作结局;对已婚人士而言,可能是温馨提示,也可能是警钟长鸣。
1.
2017年春节假期刚过,元宵节登场,元宵闹完接着闹“今宵”。朋友圈各种情人节刷屏,商场超市各种礼物促销,旅行社各种活动套餐……
热热闹闹中,我们这些无论“昏”(婚)没“昏”过去的人都很难免俗,因为搞不好可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呀,情人节变成了情人劫。于是,我们费尽心思为对方准备“惊喜”。
可我们是否真的知道她在想什么,又是否真的在乎她在想什么?
2.
《不二情书》中,男女主人公鸿雁往来的情节占了很大的比重,其情书细致的文笔、诙谐的语言以及双方含蓄的互诉衷肠的这种罗曼蒂克,确实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曾几何时,我们也是这样与对方沟通无碍、心心相印?曾几何时,我们也曾深深的渴望有这样一个贴心的伴侣,失落时给予我们温暖,困难时给予我们力量?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经营双方关系呢?
当下,多少伴侣只是两个互不来电的“绝缘体”。我们有多久没有和对方深谈一次了?是什么吞噬了我们曾经的心有灵犀?
3.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一段恋人关系中,把哪种需求放在核心决定了这段关系的质量及稳定性。爱与归属感无疑应该视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有位作者曾写过这么一段话:“一个既亲密而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胜于一千个一般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会把我们从不可救药的孤独感中拯救出来,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救赎。如果不曾体验过,你就无法知道这种关系的美。”
深以为然。只是我们在凡尘琐事很可能已经丧失了爱的能力,我们似乎刚脱离了孤单的状态,却又走进了孤独的心态。自我救赎的方法就是上面提到的“保持一个既亲密又互相独立的关系”。
4.
但问题在于,有时我们太容易走进两个极端。要么亲密得没有“界限”,要么独立成了“白天不懂夜的黑”。
界限这个概念,《罗辑思维》的罗胖在介绍武志红老师新作《巨婴国》的那一期节目有过很深入的分析。节目中提到,我们中国家庭有很多的糨糊逻辑,都源于边界不清楚。比如,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彼此之间不能有边界,相互之间不能有秘密,要共享所有的账户、密码等等。最后的结果就是“共生绞杀”。家庭如此,亲密关系也是如此。大家应该有所体会,没有界限的一段关系,是很容易互相伤害。
至于独立,指的是人格的独立,强调精神上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表现为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比较强。独立人格的形成是有前提条件的,需要在与周边人的互动之中不断的塑造,而不是让我们把自己置于孤立的关系之中。换言之,我们很多时候错把孤立当独立。
很多人越来越沉迷于自己的世界,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看着自己喜欢的电影,听着自己喜欢的歌曲,自顾自的发泄着生活的不满……
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维系一段良好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个人经验,一是保持沟通,二是共同成长。如果我们在一段关系中,不能学到一些东西,那真的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5.
当然,无论是保持沟通还是共同成长,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契机。或许,今天这个节日就是很好的契机。你只需要“放下”,发自内心的陪她好好说会话,或许很多的隔阂也就被彼此渐暖的心逐步消融。
最后,祝大家情人节快乐,情人节之后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