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宋勉。一个或许改变了我人生观的人。
我至今仍记得宋勉的一句话:你想想,跟漫无边际的宇宙时间相比,我们人类能够存活的时间只有这么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为什么不做充实自己,愉悦自己,升华自己呢?
2007年9月,在开始了大一新生生活之后,宿舍里除了喜欢看港剧,喜欢吐槽政府和喜欢看城市画报的室友之外,就剩下一个终于可以不受父母管束,不受高考制约,脱离苦海,尽情游戏的自己。
那个时候,有一个来自四川攀枝花的男生。他是一个瘦瘦绵绵,走路时也散发困意的人。闲了玩儿玩儿文明4或是龙之崛起,但主要时间都在读书,读网上资料和看文学杂志。
他住在对面的宿舍。一个安静的角落里。
他有一台干净斯文的三星笔记本电脑,还有一只轻盈流畅的鼠标。每次走过去,都能看到他,快速地点按着鼠标的左键,逐行扫描着网络文字。
或是抱着一本厚厚的社会心理学痴迷地研读,或是摆着一本【视野】杂志,闲适地浏览。
两个月后,宋勉成立了一个全新的社团,“种子社”。
我当时也帮着发发传单,帮着搞搞宣传。
虽然宋勉向学校的社团管理委员会递交了成立申请资料,但未获批准。故此,种子社更像是志同道合者的地下非法组织。
种子社,无法顾名思义。需要一小段耐心的解释。
这是一个旨在思想交流的社团。主要活动是阅读,和知识分享。通过每周固定一本书,要求大家来阅读,周末在食堂聚餐并分享自己心得的方式,来交换信息,互助拓宽组员的知识维度。
同时每个月,都由一个组员来负责一个专题,向大家介绍相关知识。例如,我对日本文化有一些兴趣,那个时候就向大家介绍了日本的能剧。介绍之后,大家还一起制作了能剧的面具。十分有趣。
宋勉的知识维度,远远超越我所能想象的范围。跟长时间都只停留在高中语数英史地政范围的我相比,宋勉高中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哲学,物理等相关方面的阅读。以至于当种子社的活动在进行中时,无论我表达什么更新奇的理论,宋勉都能微笑点头,表示他知道。而后,也能表达自己对其的相关认识和理解。而宋勉在若无其事地讨论物理,黑格尔,尼采,理想国的时候,我却是大脑一片白茫茫的。
发芽后的种子社的确召集了一群能够跟宋勉热络讨论的男女青年。可是我在这个群体中,完全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后来,甚至跌落到了负责场地确保的后勤人员的地位。可怕的是,我竟乐此不疲。
现在想来,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来补偿自己不能与宋勉高谈阔论所带来的遗憾感吧。
从种子社的中期开始,我恍惚开始无法理解,掌握这么多物理知识有什么用。从苏菲的世界开启哲学的大门到底有什么趣味。每周的阅读,是否太过束缚。我宁愿多玩儿一会儿跑跑卡丁车。
我开始呈现出,想要放弃自己好不容易了解到的哲学概念和物理概念的想法。
你管你去高深莫测,我不屑一顾。我有我的悠闲自在,和不服输的倔强。
不久,我就脱离了这个组织。忘却了爱因斯坦,忘却了平行宇宙,忘却了艾默生,忘却了美丽的心灵-纳什。
我放弃了一条可以快速充盈自己知识体系的道路。
时过境迁的今天,我开始时刻感觉到知识储备量之重要。强大的知识储备,提升的不光是自己的视野和眼光,还有来自他人的崇敬和敬仰。
更惊异的是,我能够在逐行阅读陌生的知识中,体验到无穷无尽的惊喜。原来我们的世界,是如此的五花八门,形态各异。而越是阅读,越是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于是想要探索更多的解答。
有一次,我跟朋友偶然谈起,为什么不组建一个小组,安排大家每周读一本书,并分享心得呢?
猛然,我想起了宋勉。
原来,我们之间的平行宇宙,相差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