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历,成就了见识;见识,成就了从容!
过往,对于一个家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而言,就是历史,但对于个人,则不仅仅是历史,还包含着可以传承和不可以传承的认识。
这种认识随着个人经历的复杂性以正相关的比率增加,但不一定全都是显性的。也就是说,经历复杂的个人,未必会对生活有着深刻的认知,因为他未必意识到他自己身负财富,眼前的穷困麻烦一大堆,他的思维来不及觉醒。
就好像武侠小说中最常见的情节:由于运气,得了上百年的内功,却不知道怎么运用,甚至自己被体内无法控制的深厚内力给从内部压死。
所以,人认知社会,懂得生活,完全不必自己每一件事情每一种沧桑都要亲身经历,岁月的沧桑和琢磨是一头无所不能的怪兽,经历太多沧桑,会被怪兽吞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温水煮青蛙,不让你察觉。
所以,人需要学习,需要读书,需要从别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体会过往。以看客的身份,高高在上的批判着接受自己以为有用或者共鸣的内容,唾弃自己不以为然的情节,并加以挞伐,一方面表现自己的高明,一方面传承并演绎自己的理解。
有人宣扬:经历,成就了见识。其实,经历,并没有成就见识,只是增加了阅历。阅历不等于见识,里面还包括了大量没有被自己意识到的素材。而见识,不过是偶尔提炼出来的一些散落的珍珠。
凡是把这些珍珠穿成串变成项链的,都成了大师。而很多大师的经历,也许并不比一个商人或者一个军人甚至一个贩夫走卒的经历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他们精彩的是内心世界。
他们通过阅读书籍或者阅读他人,在内心一遍又一遍的演绎着别人的故事,从这些故事的悲欢离合、惊涛骇浪、坚守背叛、道义利益中增加自己的阅历,体味百世人生,总结提炼人生要义,然后把它们按顺序串成一条条精美的项链,展示给后来者,帮助后来者增加自己的阅历,深刻自己的见识。
但有时候,纸上得来终觉浅,人需要印证,借此来坚定理念肯定自己。所以,愿意思考的人,都会推己及人,不止是为了理解,更主要的是为了印证和肯定。
所以,见识的深刻与否,不是来自于简简单单的经历,而是来自于阅历——阅读他人、阅读自己、阅读历史、阅读现世……
见识的深刻和到位,决定了人处世的态度。可能是如履薄冰的、也可能是大步流星,但不管表象如何,对生活和尘世深刻的认知,会让人从容应对。
从容的,是心态,不是步伐,不是举止。但也可以是步伐、也可以是举止。人世的复杂,没有人能统一处世的标准。但核心,则永世不变:心从容。
心从容,人就可以挥洒自如。可以摇尾乞怜、可以热情如火、可以拒之千里、可以傲如伟岸……,一切都可以顺势而为,也可以毫不作为;还可以积极进取、也可以原地踏步,因事因时而异罢了。
所谓“水无常形”,就是因为水的从容。
水能如此从容,就是因为水可以容物,能容,所以无所不经,无所不历,无所不了然。所以“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从容不乱,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为不为,不为故无所不为。故“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我是o十一二o,读懂的,请关注我;读不懂的,更应该关注我。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