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设”都是一个为人所诟病的词,特别是前不久热门的薛之谦事件,人设更是被大众广泛提及,鹿晗谈恋爱后人设崩塌,黄磊参加节目后人设崩塌,薛之谦经历微博 撕逼后人设崩塌,这一些好像不成文的规定,歌唱的不好不可怕,戏不会演不可怕,但人设一但崩塌,这个明星的未来就崩塌了一样。
其实,人设不只是为明星等公众人物特有的奢侈品,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常备物资。
打生在这世上,我们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角色,父母眼中放学后认真学习的好孩子、同学眼中大方谦让的好朋友,为了做一个受人喜欢,明明作业写完了就耗在桌子前发呆,自己很喜欢的玩具被小伙伴要走了也不忍心拒绝,我们开始理解,如果按照一些人的设定去活,我们能得到更多的鼓励,能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好同学。
于我而言,受人设观念影响最大的是高中时候。那时中考失利,上了个很不理想的高中,我由以前还算蛮正能量蛮拼命的初中生变成了一个每天上课下课玩手机看网络小说的高中生,除了提起初中的事装逼和叹气以外没什么特点,在加上那时候胖的厉害又不会说话,有什么纠纷也很谦让,那时在班里完全没有存在感。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有趣的是,我高三和高一是一样的同桌,因为我在文科班,按理来说作为一个男生不至于完全被人忘记,可是我高三有一天和同桌聊到高一的往事,她居然根本不记得和我做过同桌这回事。
后来快到高二的时候了,渐渐从中考的打击里走出来了,那时候在班里混得实在是太委屈了,就觉得不能这样。我想,既然做这种默默无闻的“老实人”不受待见,不如做个流里流气的人,我开始学会去怎么和课上和老师开玩笑,学着怎么样能“撩”到女生,怎么样让自己锋芒毕露一点,让别人知道自己也蛮牛的。
人在困境下了决心后什么都好学,一方面在《人性的弱点》等书甚至包括《爱情公寓》这种电视剧里学习,一方面道法自然,从实践中获得真理。一两年的时间,我练就了在绝大部分人前展示出他比较希望我呈现的样子的本事,并且形成了因人而异的为人之道。
说实话,我活得好过多了,同级的朋友一大堆,可以聊得来的妹子多的是,在老师那边印象也好,还当上了个班长,一路水涨船高,平平稳稳地考了个一本大学,平平稳稳地读了个中文专业,又因为专业和部门的关系平平稳稳地扮演好一个爱好读书喜欢写作的安静待人和善的人设。为了预防让高中的同学感到两个人设的不同,我还特地申请了新的QQ。
按照当初我自己的理想而言,这样的人生没有半点问题,我就努力活出大部分人喜欢的样子,然后玩命奋斗,这样就可以每条说说下都会一大波人评论666,然后高高兴兴地做好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成功学,听起来没有一点问题。
只是我渐渐发现,自己好像失去了身为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情感。
我知道什么时候要说什么话,知道在什么时候要表达出什么情绪,知道怎样去对待身边千奇百怪不同的人,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失去了情感,我就像是是个傀儡一样,单调地完成每天的表演,然后按照自己年少时设定的目标机械地走着。
这样是正确的吗?我不知道,我甚至在这个问题思考了一两年的时间,写了无数篇文字,还是得不出自己的答案。
百度人设,我看到这样的解释:“人物设定,简称人设。通常需要绘制一人物的:头部及、正、背、侧等多个不同角度的三面效果,有时还会包括线条封闭和人物发型,身着不同款式的服装造型,与其他角色的身高对比,以及佩戴的小饰物等细节。”也就是说,人设其实就是在塑造一个漫画人物,我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模型。
可事实又不止如此,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人设对我的帮助。在同学印象里,我是个学习还蛮不错的人 为此,尽管我没有很多时间和心情读书耐,我还是花了很多苦功夫硬读,结果每年也能看个五六十本,对我的帮助不止一点。在学妹学弟印象里,我是个蛮关怀别人很耐心的学长,为此,我逼着自己花时间改稿和教学,在这过程中,我自己的水平实质性的大幅提高。在有些读者眼里,我是一个挺喜欢写东西的人,尽管我刚开始写的时候只有强迫自己的痛苦,但人家觉得我写得好嘛,我也不能让人家失望,结果就越难写越逼着自己写,慢慢走过好多瓶颈,如今写作已经是我生命里最能带给我我欣喜的事。
有时候,我觉得“人设”就像“文化表情”似的,在一种文化里,你要真正实现和其他人的沟通,你就必须有相应的“表情”,语言、行为、习惯、风俗,这些在构建沟通桥梁的过程中都很重要。
但又有些时候,我觉得“人设”其实就是“面具”,就像毛不易《消愁》的歌词一样“当你走进这欢乐场/背上所有的梦和想/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没人记得你的模样”。这一切不过是一群追梦儿为了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你想霓虹高楼之上站立,必先披上面具花衣。就像那些综艺里的明星一样,明星参加活动搞笑大众收获粉丝,靠独特的人设魅力得到大家青睐,如果哪天不小心做了粉丝不喜欢的事,那得赶紧补救,不然粉丝们立刻粉转黑说再见了。
我一直在想,如果一个人想走到聚光灯下那样的位置,是否一定失去了普通人应有的喜怒哀乐。明星、作家、老总、官员,“人设”是否是他们走上显赫位置所看不见的“标签”,是不是人们只能接受他们所预想的人。是否命运早已暗中把模具做好,只有把自己改造的伤痕累累,才能获得梦寐以求的光环。
幸而,我终于意识到,并非如此。
以《中国有嘻哈》的爆红为代表,大众对非设定性的公众人物接受力越来越强,在过去,音乐选秀最擅长靠悲惨故事主人公展示音乐才能赚取观众眼泪,可在这个舞台上的许多说唱歌手,明明连饭都快吃不上火车票都掏不起,还一个个牛气的要死跟富二代似的,还偏偏观众就喜欢这群不按往常道理出牌的家伙。他们很多人根本不懂制作绯闻买热搜的套路,莫名其妙互相骂了一场就霸占了头条好几天。
同时这两年主播的爆红也是如此,往前看三年,绝大部分人可能完全想不到会有这种奇怪的媒体形式,可是现在,每天收看直播间已经变成许多人必不可少的习惯。这个时代越来越奇怪,越来越新奇,可是并不坏。
在人工智能崛起的今天,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不只想把自己从繁琐的身体劳动中解放出来,也开始想去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绪从单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当按照他人构想的模样生存不再成为前进的唯一道路,谁还希望做别人笔下的漫画人物呢。这世界有七十多亿人,做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作者,没几个人会真正记住我,但如果做个大家都觉得奇怪的作者,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很喜爱我的作品,那我就足够成功足够做一个留名青史的大作家了。
“人设”并不可怕,只要拿起笔的那个人永远是自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知道什么方向是自己所渴求的,知道怎样在世界中画好自己的轨迹,那么,就算活在“人设”里,又有什么关系呢。
祝福每一个关注笔谈的你们都能活在自己的设定你,按照自己所画的方向行走。
我所最喜欢的人设之一,就是做一个能让酷酷的可爱的你们获得温度与阳光的嘉轩。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