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不论是在城市或是在农村,自古以来,那些少有点知识的文化人都非常崇尚清高二字,动不动就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其主要意思不就是让他人觉得他是个看不起金钱和名利的人。
说起金钱名利,我觉得那些清高的文化人,他们当下的生活并不穷,或许是腰缠万贯,日进斗金,不然他们哪来的经济实力作为自己坚实的后盾呢?如果他们真穷得连锅都揭不开,饭都吃不起,哪里还有什么资本清高呢?哪里还有什么颜面阔谈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呢?
一个自视为很清高的人,从内心他是不想清高的,因为他也想开豪车、住豪宅,也想过上华丽的生活。因为他一时还没有那么富有,能吃上几颗葡萄就不错了,当然也不敢说葡萄就是酸的,其目的就是他还想得到更多的葡萄,所以他就在守望中静候等待。
很多清高者多以穷为豪,始终追求着穷而不移其志,可是,当他们一旦碰上了机会,就不放过,会想尽一切办法达到名利双收。不信你看看周围很多的文化人,有哪一位不对名利感兴趣呢?
不管是隐居深山的隐士,还是退出江湖的大佬,他们似乎是在躲避,其实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手段。三国的诸葛孔明老先生就是一个例子,他离开繁华的市井,隐居深山苦读,花费精力通晓天文地理,如果不是为了实现自己未来的愿望,又何必设下这套三顾茅庐之路呢?如果他真的不想出山,又看不起刘备这个伯乐,别说三顾茅庐请他了,就是一百次邀请,他也会无动于衷。
**文化人喜欢自命清高,也属正常现象,毕竟这些人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他们大多数都是在清苦的日子里修炼了自己的成果,穷物质不穷其精神就是他们思想上的一种信仰。
**
当然,很多人物和事情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对于自视清高,有的人就是一种手段,有的人则是人生的追求,真正的清高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并非是物质上的富有和享受,因为真正清高的人早已厌恶了名利场上纸醉金迷的生活。
在古代,很多的贤名志士都比较谦虚,不像现在的人,有了一点小本事出了点小名气后,就开始沾沾自喜,张扬显摆,狂妄不羁,自视为清高,其实他们哪里懂得这种自以为是的傲慢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灭顶之灾呢!
古人的清高是一种谦虚的表现,他们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是在不断地努力拼搏中更上一层楼,会在宁静的生活中默默地等待着那个真正伯乐的出现,一旦有人发现他们身上的价值,他们就会为知己者劳,为知己者死。
清高可以说也是一种品质,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体现,只不过有的人美而不露,把他隐藏在心灵的深处,你没有那个本领去挖掘,就不会知道他的好,你没有那个慧眼去识珠,就不容易被得到。
对于那些过于清高和自傲的人来说,那只有是孤芳自赏,怀才不遇,按现在话来说,也就是一种无知。对于这种无知谁也没有办法调理,并不是说让他走出去开阔多少视野,因为这种无知的人,对于自己的无知和对身边人的无知,对于人生经验和体会的无知,都已没有什么感觉了。
文丨张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