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纪录片,它承担的任务就是记录。
昨天看推文时,天阴沉沉的,眼泪简直忍不住往外飙。
看电影前,我专门摘下了隐形眼镜,害怕泪水的冲洗。
开始。
是一场乡村的葬礼,人们身着白色的丧服,来回走动,互相聊天。
桌上一位老人皱巴巴的脸,镶在一框遗像里。
不用猜,她是又一位逝去的主人公。
之后的情节,不,这几乎不是情节,都平淡的吓人了些。
没有旁白,没有背景音乐。
我听到的,只有一阵阵的空气的轰鸣声。
它所有的,是老人和身边人一句句不看字幕完全无法理解的方言,和无数帧天空,云朵,雨天,瓦楞。
每句话都是那么的真实,但对于不愿重拾往事的阿婆来说,要回忆起来又是吃力了些。
于是,听到,甚至并不惊心动魄,催人泪下。
阿婆们已经近百岁,面容和生活到了这个阶段出奇的相似。满脸的皱纹,凹陷的眼睛,蹒跚的脚步,老旧的房屋,一张小椅子搬在房门外,一坐,就是一个下午的消遣。
其实看到她们的脸,不用一句话语,就足够让人唏嘘。
一张张脸及深埋在沟壑中的眼睛,就足够震撼。
看到中间,似乎更有些睡意。
这超出我的想象。
太安静,画面中大多沉默作台词,至多出现一个人的声音,自然的声音。
只是叙述,不加任何的情感渲染。叙述也没有画面呈现,更谈不上跌宕起伏。
哪怕有哭声的进入。
恍惚中,一个念头突然闯了进来。
人们所争取的道歉和赔偿,就算哪天日本当局真的幡然醒悟,将这迟来的歉意送至,除了挽回的民族尊严,和警示,对于当事人来说,还有任何意义吗?
有些错误,可以弥补。
而有些错误,没有还清的那一天。
旁观者,观众,负罪者,没有人可以真正感同身受。
回不去的南朝鲜,家乡,赔不回。
丢不掉的包袱,灵魂,换不回。
何况,至今没有一句道歉。
谈何救赎。
当然,那句道歉,无关意义,永远是负罪者的未还债。
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这个欠条就不能撕毁。
在电影的前90分钟,我有感慨。
没有套路,
电影中仍有乐观的阿婆现在有家人陪伴,日子清闲,已算安足,只要不谈及回忆。
大院里儿孙绕膝,一把蒲扇,老人的笑颜十分纯然。
而内向孤独的阿婆口中,也只是轻轻地带过的叙述,。
这样的细节让我对制作团队肃然起敬。
她们有自己的生活,过去是伤疤,
她们曾是历史的牺牲品
如今谁有资格为了所谓的还原历史警示世界再去伤害她们一次。
没有追问,适可而止。
不需要把为悲伤上色。
有时,我甚至抵触表达同情。
明明是需要同情的。
可同情何尝不是负担。
有些做作。
这部电影适合一个人看,不需要爆米花,这部片子前也不敢吞进口中。
因为它在我眼中,很淡。
一个我十分喜欢的博主说:
想看的人会继续看下去。
在最后9分钟,又回到了那位逝去的阿婆的葬礼。
年寿甚高,算是喜丧。
人们热闹的陪伴灵柩上山,一铲一铲挖好坑,礼炮过后。
入土。
人们又回家了。
看着空荡荡的山头,是心里最堵的时候。
200000.
123.
32.
22.
8.
这组数据出现在每一篇观感中,有些乏味了。
但数字会说话。
语气是愤恨的,却终于无奈。
不敢说,却说出来。
过不了多久,又会变成几?
总有一天,会是零。
我是没有思路的,文笔拙劣,毫不夸张,我甚至呼吁不出什么。
只是。
世界太大太忙了,每天都要存储太多的信息。
所以世界健忘。
这代人拼命守护的,下一代人可能就忘掉了。
历史痕迹,慢慢淡去。
害怕遗忘。
电影还叫二十二,却已不是二十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