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先说一下,目前正在上大学,平日里嘛,总是喜欢看些书听听歌什么的,歌曲都是些婉约风格的,但是看的是都是些现实主义的。把我的第一次书评,献给《罗生门》,是因为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触良多。在书上也写下了很多自己的东西,那么话不多说,就看吧。
芥川先生想表达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在《水虎》里面表达了一种对人类社会的影射,像其中女性水虎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男性水虎,而且从种种角度上看,男性水虎的地位也是很低的。我们不难想到,那个年代的社会,恰恰相反,男尊女卑。而本篇里也不光是表现这一种思想,像是社会贫富悬殊,地位不平等都有所体现。
而《竹林中》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作品,芥川先生想表达一种人性的弱点,准确的说,是丑陋。每个人都想自保,都做了些许的亏心事。只能弯曲真实来保全自己。现在想想,某些人物为了保住名声而捏造真相,欺骗法律,正是这种人性丑陋的体现呢!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当属《地狱图》,一开始读前面,完全不能理解良秀的风格和心思,但老爷对良秀女儿的企图还是能看得出来。第一遍看到老爷烧死良秀女儿的时候,很是震惊,最为震惊的是身为父亲的良秀居然不去救女儿,而为了完成画作。我当时简直不能理解这种行为。(当时实在是很气愤,看了一半就没看了,现在想想还是气氛和代入感很强烈的一种体现吧!哈哈。)当我第二次去看的时候,不禁痛恨老爷,并把良秀这种行为归结于梵高一类的艺术家上面去。渐渐的理解了良秀的那种不幸和无奈。可能那只小猴子是芥川先生对于良秀人性的一种外相化吧。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总得经历过悲痛和牺牲。而恰好,良秀生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平民的命不过几两银子。可悲啊。
我常常将芥川先生看作我们中国的鲁迅,有的时候觉得风格真的很像,芥川先生的一篇关于小孩子小的时候向往推车工人那种工作,而真正体验了却感到不快,让我体会到那种离开了家,没有自己准备好而失望难过的事情的共鸣。这一点的感情很微妙,让我很难受,就如同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样。破坏了一个人的爱好,长大了去道歉,却没有机会了的那种一下子的亏欠和内疚。让我认为两人的风格与思想很相近。
芥川先生的声音,大多数不是为劳苦大众而发的,而是他对于黑暗世界有感而发,有的也是自己失意时候的抱怨。是鞭笞、是批评,是告诫。很多的时候,生活并不是那种心灵鸡汤,是很残酷的,别人可能会给你下套,为了某些目的去接近你。尽管你不知道为什么,但这就是社会。你可能会抱有理想,但长大了,你的理想还一定是原来那个吗?或者是被世俗等声音所改变?这都无从得知。保留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