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只要一谈到原生家庭,心里就会很纠结、很痛。走到今天又要去回忆来自原生家庭的种种,我有些许不想和不情愿,已经做好会痛的准备……
父母的相处方式:
父亲是一名国家干部,用那个年代的话说,是吃商品粮的。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所以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永远是家里最有地位的人。母亲对他言听计从,生活上照顾的非常周到,以至于现在父亲都离不开母亲。小时候爸爸经常说妈妈的一句话就是:你没文化,你不懂!
养育孩子的方式:
我们家三个孩子,老大跟老三是男孩,我是夹心饼干。所以不被重视可想而知了,又由于妈妈一人在家带着三个孩子还要种田,她的脾气暴躁起来我们就跟着遭殃了,所以经常都是一言不和就挨打,而且是往死里打。印象中哥哥跟妈妈关系最好,我跟弟弟一个被忽视,一个被嫌弃(因为弟弟是超生的)。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妈妈:爱抱怨(总觉得没有人会对她好,可能跟舅舅对妈妈的伤害有关),爱发脾气,爱说自己如何如何好,爱计较得失。唯一的优点就是不怕苦,很勤劳
爸爸:自私,胆小,有点虚荣心,少了些许担当。优点是善良,爱孩子(只在心里爱)。也喜欢说自己如何如何好
他们如何持家?
小时候,经常听到妈妈叫爸爸掌柜的,也就是一家之主的意思。妈妈负责养孩子,种田,照顾老人(当然多数都是奶奶在帮妈妈)。爸爸就负责在外工作赚钱,农忙时会带人回家收麦子,总之大事爸爸出面,有一个吃商品粮的爸爸让我们特别有优越感,所以妈妈吃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
童年氛围:
童年记忆里爸爸很少回家,每次回来我们家就像过节一样,因为爸爸回来就有好吃的,也会给我们买衣服之类的。爸爸是爱女儿的,也从来不会打我,可是我就是害怕跟他相处。妈妈也会很开心的张罗一下,那时候奶奶也在,于是姑姑家的表哥表姐都会来我们家,很热闹。现在想起来那番景象好像就在眼前,可是可是,每次开心过后妈妈都会抱怨.....奶奶去世后,姑姑就很少来我们家了,没有了玩伴,我更加孤独了。有时候跟村里的玩伴玩的晚了些,也总会被妈妈斥责。总之上初中之前的日子更多的是担忧、害怕和孤独,甚至怀疑过我不是我妈亲生的,非常的没有安全感,有想离开那个家的想法。
在这种氛围下长大对于我今天的影响,以及对生活,他人,自己做出了哪些决定?
1、跟母亲一样脾气暴躁,爱生气,相反的会动手打男孩,不会打女孩(不想女儿像我小时候一样)
2、爱抱怨,特别是对老公(妈妈对爸爸抱怨了一辈子,现在轮回到我这里了)
3、总觉得没有人会真心爱我(跟我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都对我那么冷漠,这世上还会有谁对我真心好呢?)
4、跟老公吵架会想离婚,想一个人离开
5、害怕权威,不敢跟领导级别的人靠近(无论男女)
这些决定在我不断学习觉察到之后已经在慢慢地远离我了,在我们的四口之家里我渐渐地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我相信我的孩子和老公他们都很爱我,我在这个家里很重要!感恩鼓励咨询让我学会了觉察,带着觉察我在慢慢成长,也感谢自由书写让我从新梳理了一遍我的原生家庭模式,感谢有这么好的小伙伴一路坚持前行,有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