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这样概括出写作的真意:写作是根植于孩子内心的真实语言,是以纯洁性为前提的自由想法,是无需父母和老师提醒的自觉。归根结底一句话,写作最基本的素养,就是让孩子思想得到充分的自由,体会到自由的真意。
01
几天前,和家人聚会,闲聊的时候,姐姐发愁正在读初二的孩子不会写作文,问我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写作文。我说先看看孩子的作文本。
其中一篇题为《我的妈妈》。题中写姐姐生活中很少做饭,喜欢看电视等等,虽然有不好的习惯,希望妈妈多多关心家人。孩子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
从小侄子的卷面中可以看出,他在写作中投入了自己的感情。虽然整个文章内容与标题框定的外延略有出入,但从整体来讲属上乘之作。没想到最后老师给她是“零”分,并要求他重新再写。
当我再看孩子重新写的胡编乱造的作文时,与之前作文相比叙事粗糙,有种做作之感。而老师竟然给出的成绩是80分之多。
我心中感到万分可惜,仿佛看到有人用锄头蛮横地将一颗晶莹剔透的玉一下就要雕琢成自己希望的那个模样,然后不满于最后的成品,并埋怨于孩子。
世上最可怕的两件事是“庸医司性命,俗子议文章”。前者会要人命,后者会使人思想变得奴性。
任何一个生命的问世,都是国家或整个民族的财富。无论哪个生命,都应该需要老师和父母的精心打磨;都不应该被剥夺属于他们思想的自由。
02
朋友家儿子上初中一年级,老师要孩子们回去观察周围的人,然后写一篇作文。
孩子很是认真的写到,天气炎热,然后装空调的师傅们,为了多赚一些钱,冒着生命危险在窗外高空作业。
最后孩子总结出为了要好学习,为了将来活的更轻松,不用像师傅那样为了生存而劳累奔波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孩子说的话的确谈不上“高尚”,却是并没有违心。可这篇作文被老师说思想不好,不应该这样瞧不上工人师傅,要求重写。
最后朋友告诉孩子,要写成劳动最光荣,是他们让我们这个城市更美丽等云云。
教师和朋友的话表面上看来都没错,但透过表象看本质,她们剥夺了让孩子说实话的自由,孩子没有充分体会到自由的真义,这实际上是在教孩子说假话。
文以载道,文章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把孩子引向虚假的表达,他们既写不出好的作文,也会使变的虚伪做作、不真实、不自由。
03
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她父母工作很忙,老师给布置家庭作业,是要给父母揉背。然后再写一篇文章。
妈妈认为这样做不真实,违背了孩子的自由。
妈妈开导孩子说:“妈妈还很年轻,为什么要你来给揉背呢?当别人有需求时,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才能给被关爱者带来快乐,否则的话太做作、不真诚。 ”
但小女孩子还是顾虑作文应该怎么写。妈妈于是问她:你认为学校搞这样一个活动的用意是什么? ”小女孩说是想要让孩子知道母亲很辛苦,通过揉背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妈妈温和的告诉孩子,今天陪爸爸妈妈陪一起打牌吧。
晚上打完牌后,告诉小女孩你今天晚上其实也孝顺了妈妈,因为你放下作业,不害怕浪费时间,陪爸爸妈妈打牌,这是让妈妈感觉最享受的,也是我眼下最想要的,这真的比给妈妈揉背好多了。
由此小女孩感悟出,孝顺妈妈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父母让孩子体会到自由的真意。
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泰戈尔
04
当一个人从小就被一些虚假训练包围,那么他就可能丧失了说真话的习惯和能力,不是他不想说,是他已经不会说了,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写作就是“说真话”,不虚假、不做作,如同一块美玉表里如一。
当代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认为,说与写能力的训练,首先还是要培育一个态度,即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与情感。
当我们要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应当教会儿童体验自己的感情,让孩子体会到自由的力量,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