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名师姐
01
2004年8月30日大学开学之际,我和一个老乡从昆明站乘坐T62前往北京,我去北大报到,他去中国传媒大学。这是我第一次走出云南。没有大人送,我们两个十八九岁的准大学生各自带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上路了。
火车咣当咣当,沿途经过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共6省1市,经过了一个反向的L形,全程3100多公里,耗时约42小时,经过16个车站。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中国到底有多大。很多地名都是第一次听说,至少上地理课从未接触过,比如凯里、娄底、冷水江。
上大学之后,由于离家太远,我每年寒假回家一次。机票是不敢奢望的,火车卧铺也永远处于买不到的状态,回家只有硬座可选。学生票161元,是我能负担得起的。40来小时就这么硬熬。最惨的是2008年寒假,南方普遍遭遇冰灾。火车走走停停,60多个小时才到昆明。下车的时候,头晕脑胀地跟着人流往前走,不辨南北,脚全肿了。
春运中的火车车厢总是拥挤不堪,到处都是人和行李,摩肩接踵、挥汗成雨。座位上、座位底下、走道里,甚至厕所里,都是人和行李。超载是家常便饭。春节回乡的硬座车厢里,乘客不是学生,就是农民工。学生的行李相对少一点,农民工的行李大多比较多。大包小包,蛇皮口袋、桶、纸箱,平均每只手提两三个包。
为了防止乘客从车窗里钻进钻出,车窗向来是无法打开的。冬天的火车暖气很足,在封闭的车厢里闷40来个小时,泡面味、汗味、脚臭、劣质香水以及一些莫名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让人恶心欲呕。睡觉只能趴在桌子上稍微眯一会儿。能睡着是一种幸福,最难受的是特别困,但睡不着。从脖子,到肩膀、腰、屁股和腿,哪儿都难受。硬座车厢里向来吵闹,说话声、打牌声、小孩的哭闹声、放音乐声,嘈嘈杂杂,如同身处菜市场。
坐长途火车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上厕所。有些人实在熬不住,索性睡在座位底下或者走道里,导致过道无法通行。男生还能尿矿泉水瓶里,女生就没办法了。要不挤出去上厕所,要不憋着。短途车还能忍受,40来个小时的长途车,能不憋出毛病吗?
02
旅途中有苦也有一些难忘的记忆。3000多公里的旅程,沿途经过大片的山和田野,透过车窗不时看到一些稀稀疏疏的白色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有时是一小片村子,有时只有一两户人家。我总爱猜测屋子里住着什么人,发生着什么故事。地形从高山、丘陵、到平原,色调从黄绿到深绿,再到浅绿,视野从狭隘到开阔,我心中常想:“这就是我的祖国!真大呀!”
工作之后,我再也没坐过长途火车,出门首选高铁或者飞机。一提起长途火车就肝儿颤,实在是因为上大学期间坐火车坐“伤”了。
坐火车苦中作乐的是,每次都会遇上不同的人。聊天成了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在言谈中了解别人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大乐趣。
有一次碰到一个女孩,是我们祥云隔壁宾川县的,一路晕车,在座位上趴了40来个小时,不吃不喝熬到站。
有一次碰到一个在天津学中医的大学生,热情地请我吃花生、喝啤酒,可惜我对这种液体实在不太感冒,连忙谢绝了。
有一次碰到一对父女,父亲送女儿到北京上大学,女儿考上的是北京吉利大学。北京重点高校云集,这所学校实在不算好学校,这个女孩大学毕业甚至有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看着父女俩对未来的憧憬,我实在不忍心给他们泼冷水。
这些临时朋友的面孔已经模糊了,但是他们的故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别人是你眼里的风景,你也是别人眼里的风景。何不在每次短暂的相遇中给别人留下一点温暖,也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呢?
03
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全线通车,云南迈入“高铁时代”。
沪昆高铁,东起上海,西至昆明,途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6个省市,线路全长2252公里,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速度等级最高、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
沪昆高铁有中国最美高铁之称。途经6省区,串起滇池、黄果树瀑布、花江大峡谷、平坝天台山、洞庭湖、鄱阳湖、西湖等人间胜景,同时也串起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中的五座。
2017年1月5日,北京西——昆明南G403/4次列车正式开行,全程运行2760公里,用时12小时11分。4月16日调整停靠站点,运行时间压缩至10小时43分。
回家多了一个选择,瞬间觉得幸福感提升了!
高铁开通之后,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游客明显增多了。但是相应的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却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预期。云南旅游强制购物、乱收费、打人等负面新闻不时见诸媒体,给整个云南旅游业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亲自体验过高速公路收费站天价厕所、丽江古城嚼不动的凉油条、大理古城诱导购物的一日游。
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并不必然带来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云南省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对当地政府提出了很大挑战。
山美水美,人更要美!
04
我因求学、旅行或者出差,乘坐过飞机、高铁和火车。飞机、高铁和火车,价格不一样,乘客的身份不一样,车上的氛围也不一样。
飞机和高铁的乘客大多经济条件要好一些,表面上看更加文明,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比较安静。乘客不是睡觉,就是看手机,就算听音乐,也是戴着耳机听。乘客大多说普通话,聊天时尽量压低音量。
火车,尤其是硬座车厢,乘客以学生和农民工为主,则比较嘈杂。一个人是什么身份,看穿着打扮,一目了然。学生基本低头看手机,农民工大多说方言,声音洪亮,旁若无人。或许会有人觉得他们粗俗,不顾虑他人感受,但是他们所受的教育并没有告诉他们在车厢里大声说话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火车厢这个特殊的封闭小空间里发生了奇妙的碰撞。
无论身份如何,老百姓对生活的期待都很简单。无非就是吃饱穿暖,有房住,有工作,生病了能看上病,孩子能上好学,老了有所依靠。
如何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是看GDP,也不是看各种统计数据,而是看人民的幸福指数。只有让老百姓切实体会到发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得到“获得感”,提升幸福感,才是真正的发展。
3000公里回乡路,从40多小时压缩到10来个小时,时间节约了,效率提高了,回家方便了,旅游便捷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增加了,这就是一种切切实实的获得感,一种普通却深刻的幸福。
我自豪,我脚下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