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华60秒,每天给你最有洞见的知识
本周更新目录:
第8期:孩子不肯合作,怎么办?
你是否对孩子这样说过话?“你的房间太乱了,你必须在玩游戏之前把房间先打扫干净!”
然后,你很奇怪,你的孩子为什么不立刻去做你让他做的事儿呢?
孩子的抗拒,其实就是对你自己决定的一个自然反应,因为你的决定没有征得他的意见。
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法则是合作,没有合作就一定会招致抗拒,抗拒则会导致惩罚,进而又会引发更强的抗拒,如此循环往复。
合作的基础是尊重,家长中特指孩子的需要和家长自己的需要,不遵从合作理念的家长必将承受由此所带来的后果。
你可能不喜欢孩子们为了满足需要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但这也正是你跟他联结的最佳时机。
分辨识出最真实的需要是什么,就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这就是孩子的需要。
第9期:想和孩子好好合作,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有家长说:我也想和孩子合作,但是每一次都不能达成目标,究竟哪一点做错了呢?
导致合作失败的因素有:
第一个,有限的时间联结。
有些家长花了很多的时间跟孩子们待在一起,可是大多数时间,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做一些家长们觉得应该做的事。这些,只能算是陪着,不是高品质的陪伴,也不是有效的联结。
第二个,贴标签和攀比。
第三个,奖励和惩罚。
惩罚与奖励的方式付出的代价是:
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剥夺了孩子做事的快乐;
拿走了孩子合作的愿望。
第四个,无效的沟通。
“我知道你玩得很开心,但是……”
站在孩子的角度,他非常明白你接下去要说什么,但是就像一个橡皮擦,它把你前半段所说的一切统统擦掉了,这种沟通方式是无效的。
第10期:如何教育孩子?给你最好的答案
有家长朋友在后台私信问:如何教育孩子?
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教育孩子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相当于我们的教养目标是什么。
要确定我们想要什么,以及我们养儿育女是为了什么,专注长远利益,会让你正确审视当前的行为,也能让你更清晰地关注到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通过三个问题来思考:
1、我希望孩子具备哪些品质?我希望跟孩子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2、为了达成目标,我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是?哪些行动是有效的?哪些行动是无效的?
3、你是否给孩子充足的选择的自由和权利?
今天的课后,我希望你可以在纸上写下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这三个问题关注你会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第11期:为什么孩子经常说“不”?
在育儿字典中,“不”可能是最令人紧张的一个字眼了。
对家长来说,“不”是一个无法接受的回答,因为他们听到“不”的时候,他们认为,要么必须改变自己的立场,接受“不”,要么必须想办法让孩子们改变立场,拒绝“不”。
要知道,孩子每次跟你说“不”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对其他的事情说“是”。
花一点儿时间了解那些让孩子感到兴奋、有趣、快乐或者更加具有挑战的事情,而不是纠结在自己的想法上,就可以平息潜在冲突,建立真诚的联结,并且清晰地展示出你的兴趣和关爱。
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积极寻求和加强联结、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空间,孩子才会感到放松,才能自由地探索和享受他们的世界。
第12期:孩子做作业非要大人陪,为什么?
孩子做作业,非得大人陪在身边才做,为什么?
孩子抗拒父母权威、破坏规则,这是父母自己造成的恶果,是父母的行为教会孩子,不服从父母的命令,并没有什么不良后果,于是他们就不再服从这些命令了。
讲原则就是一旦立了规矩,就必须执行。
规矩是客观的条条框框,不是父母情绪的好与坏:鉴于孩子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也没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父母需要不定时提醒孩子。
提醒只是提醒,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照规矩来办事,让他自己承担后果。
让孩子懂得他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知道无论什么事都不能马虎,从而养成认真的习惯,也就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监督了。
第13期:面临孩子的挑衅,你怎么办?
面临孩子的挑衅,严厉回击孩子的故意挑衅是维护父母权威的一个方法,不过,父母的权威不是通过对抗时的胜利树立起来的,相反,父母的权威是在平时父母和孩子的交往中一点一滴地树立起来的。
最实用的做法是:父母要明确表明自己的原则,如果孩子违背某些原则,一定要和他们沟通,为什么这些原则不可违背。
从小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才会去尊重她,倾听和探讨孩子对一件事情的不同方法,终达到互相尊重。
电影《似是故人来》里面有个场景:父亲要出远门,临行前对5岁的男孩说:孩子,你在
家要照顾好妈妈,你是家里的男子汉。
如果在中国的电影里,恐怕同样的场景,父亲会说:在家要乖,听妈妈的话。
如果你是这位父亲,你会说什么?
第14期:孩子受不了挫折怎么办?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也是孩子心中最好的母亲。
大儿子拉吉夫12岁时,要做一场手术,面时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慌言安慰孩子:手术并不痛苦,不用害怕。
可是,甘地夫人却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那样反而不好。
她来到儿子的床边,平静地告诉拉吉夫:
第一、手术后有几天会相当痛苦
第二,哭泣或叫苦都不能减轻痛苦
第二,谁也不能替他受苦,必须有精神上的准备
手术后,儿子没有哭,也没有叫苦,勇敢的忍受这一切。
甘地夫人认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作为母亲,她必须帮助孩子平静接受挫折,发展自我克制的能力
欢迎关注公众号:朝华读书。
期待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