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视角开展家庭教育

      先给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红领巾的故事。

      那天,学校举行了新队员入队仪式。仪式结束不久,我在图书室看见了五六个刚刚入队的新队员围在一起翻看着一本书。

      看着他们胸前的红领巾,我突然想知道他们入队以后的感受,于是问他们:“今天正式成为少先队员了哦,是不是很高兴啊?”

      问题一出口,我的心中已经设想了无数答案:什么“很高兴”啊,“很骄傲”啊, “很激动”啊,“要为红领巾增光”啊,诸如此类。

      谁知道,一个小女孩低头看了看红领巾,说:“这红领巾太长了”。我看了看,好像真长了点儿。孩子看着我盯着她的红领巾,又问:“我长大了,红领巾会不会就变短了?”

      “你说呢?”我逗她。

      她还没来得及开口,旁边一个男孩大叫起来:“我都不想戴它了!”

      这句话一出,马上如同投入湖水中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涟漪:“这个红领巾戴着有点痒。”“这个红领巾戴着有点儿热。”“如果弄脏了怎么办?”“红领巾真的是打仗的人流的血染红的吗?”

      孩子们围绕着红领巾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完全忘记了我的存在,也没有一个是我预想的那些答案,我有点失落,但是或许这就是一个六岁孩子最正常、最真切的感受吧。

        我不由得想起了参加入队仪式的他们的爸爸妈妈。在给孩子们戴上红领巾以后,他们有的拿起相机拍照留念,有的搂着孩子的肩,在轻轻诉说着什么,有的紧紧抱着孩子激动得身体都有些颤抖,还有的眼睛里泛起了泪花……可孩子们当时有的在抚弄着红领巾,有的呆呆地看着主席台,有的东瞧瞧西望望,有的比着剪刀手,还有的在跟旁边的同学玩闹,完全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与他们的爸爸妈妈的表现相去甚远。

      第二个故事:儿子的数学算式

      记得我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家庭作业有一道数学应用题,说的是小明有9颗糖,给了弟弟2颗,还剩下几颗?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题,儿子列了一个算式:2+7=9,大家应该听出来了,这个算式是错的,很明显这个题目应该用减法,可是孩子却列出了一个加法算式。我当时非常不理解,但是我想他列这样一个算式一定有他自己的思考,于是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呢?”他回答我:“因为2+7=9呀,所以还剩下7颗啊。”他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这个算式有什么问题,还一脸地骄傲。听他这么一说,我马上理解了他的想法,也意识到了其实他的思考是没有错的,不过是倒推着去思考,也可以说是采取了逆向思维。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的感觉跟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思维方式跟我们大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想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就得了解孩子,从他们的视角去引导他们,去教育他们。

      可是现实中,我们的家庭教育常常欠缺这样的儿童视角,存在着教育与孩子的成长错位的现象。

      一、家庭教育与儿童成长的错位

      1、孩子活在当下,大人思虑未来

      在刚刚我讲的红领巾的故事里,孩子在入队仪式后的真实感受是好奇——“红领巾真的是打仗的人流的血染红的吗?”是不舒服——“这红领巾太长了!”“我都不想戴它了!”“这个红领巾戴着有点痒。”“这个红领巾戴着有点儿热。”他们活在当下,关注的是他们当下最直接的感受。

      也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放学以后,孩子们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或手机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常常忘记了时间,这时候我们就会担心,在旁边不停地提醒他们,甚至粗暴地阻止他们。可是孩子们正是玩得开心的时候,他们只感觉电视好看、游戏好玩,完全不想停下来,这就是他们当下的感受。但我们大人总是担心孩子没有节制,看电视、玩游戏时间长了会上瘾,会近视,会影响学习,我们由此想到了很多很多,也想到了很远很远,却忘记了抓住孩子当下的感受给予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自律。

      如果到了饭点,孩子还在玩他的玩具或者看他的书,我们也会打断他,让他们先吃饭,因为我们会想到现在不吃,等会儿饿了怎么办?不按时吃饭,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想的都是今后的事情。可孩子们也许还沉浸其中,一时间放不下来。

      其实,孩子就是孩子,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的就是吃好、玩好,要的就是在玩耍中学习,要的就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可是大人们总是考虑太长远,我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着手为他们规划未来,买学区房,上好的幼儿园,上好的小学,上好的中学,上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后找一个好的对象,赢得一份幸福的人生。可是,人生怎么能够设计?又有多少人的人生是按父母的设计走下去的?往往一个关键节点上的选择就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走向。我们想得那么远,恰恰忘记了孩子们的人生是由每一个有质量的当下组成的。

      2、孩子关注感受,大人在乎面子

      记得儿子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做作业的时候,有一道数学题没有答出来,向我求助,我一看,题目非常简单,他的水平完全能答出来,于是气不打一处来,对他一顿呵斥,我说:“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你上课干什么去了?自己好好想想!”我撂下一句话就走了,留下儿子在那里呆呆地思考。

      过了十来分钟,我走过去看,他还托着腮帮、皱着眉头坐着,作业本上那道题目还空着,我更生气了,又训斥了他一番,孩子吓得哭了。结果,这一晚,儿子的题目一直没有做出来,母子俩心情都糟糕透了。

      第二天中午,儿子放学回来,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妈妈,昨天那道题目,我早上一回到教室就做出来了。”我看到他的样子,也不忍心再说他什么,就鼓励他说:“你看,只要你好好思考,其实是能做出来的。”谁知道儿子说了一句话,让我深有触动,他说:“妈妈,你知道吗?当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心里只剩下害怕,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就不会思考了。”我不由得感到深深的愧疚。仔细想想,我不过陷在自己的面子里,一方面认为一向优秀的儿子不应该做不出这么简单的题目,另一方面认为作为老师的儿子,如果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出来,真让我无地自容。可是,我的训斥让孩子产生了非常害怕的感受,他陷在这样的感受里,根本就无法思考,第二天到了学校,脱离了这种感受,自然就恢复了正常的思考力了。

      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从此开始关注孩子的感受,同时反省自己,尽量让自己远离不切实际的面子。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自己的面子中,如果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我们就觉得没面子,想要孩子向别的孩子学习,可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咱们的孩子怎么能跟所有的孩子去比呢?如果孩子犯了错,我们也会觉得没面子,可是孩子就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呀!

      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高铁上哭闹的孩子影响了别的乘客,引发双方矛盾的新闻报道。客观来说,作为孩子,长时间待在一个相对密闭、狭窄的空间里,难免会产生很不舒服的感受,哭闹就是他们表达感受的方式,但是做家长的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影响了周围的乘客而对孩子大声呵斥甚至打骂,结果常常是孩子哭闹得更厉害了。究其原因,一是大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二是大人碍于面子在急躁的情况下没有照顾到孩子的感受而采取了错误的教学方式。

      如果我们能够常常从孩子的视角去体会他们的感受,也许我们的面子并没有那么重要。

      3、孩子慢慢地快,大人急于求成

      张文质老师很早之前就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他经常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慢慢地快的,这也是我们作为万物之灵长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其他的动物很快就能脱离母亲的怀抱,具备生存竞争的能力,但是我们人类却要经过漫长的阶段才能成长起来,我们要很长的时间才学会走路,我们的大脑也是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才能发育成熟,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大脑的前额叶要到20岁、有的甚至要到25岁才能发育完成。这就注定了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可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总是急于求成,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总是希望我们说过了孩子就能记住,总是希望我们批评过了孩子就能马上改错,总是希望我们教育过了孩子就能自觉自主、发愤图强,我们忘记了,反复才是孩子探索、认识世界的方式。孩子学会说话,是我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出来的,孩子学会走路,是我们一次又一次扶着他们慢慢走稳的,孩子学会识字、阅读,是我们一遍又一遍辛辛苦苦带出来的,可是当孩子大了一些,上学了,我们就开始速成,可生命的成长怎么能够速成?孩子还是不紧不慢,一遍一遍地探索,反反复复地试错,直到他认识这个世界。

      记得,儿子第一次见到手扶电梯的时候,就曾经反反复复地乘坐电梯上上下下,那天,我就站在电梯旁陪着他上下了至少十几次。孩子就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要反反复复尝试,直到得出他想要的结论,大人们实在不必太着急。记得张老师曾经说过,长得太快的孩子生命容易缺乏弹性和张力。我们的着急、焦虑,容易忽视了孩子心灵的成长。

      4、孩子寻求成长,大人关注学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下雨的时候,带着孩子出门,他们总是好好的路不走,偏偏要往那些水坑里踩,看到水花四溅,他们开心得不行。我们大人常常将孩子的这种行为定义为调皮,其实,这是孩子在探索,他们喜欢看水花溅起来的样子,他们想看看这些雨水溅出来的水花与踩水的力度大小有没有关系。通过这样的游戏,通过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嬉戏、打滚,与动植物对话,他们能发现很多大自然的奥秘,建立起他们与世界、与他人的联系。

      从一两岁开始,孩子们就喜欢帮着大人做事,再大一些,他们会主动提出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不仅想掌握一些生活技能,而且想锻炼自己的能力,想寻求个人的价值感。他们想要参与到家庭生活、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想要寻求全方位的成长。

      可是我们大人呢?很多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他们不必学习做家务,也不应该常常玩游戏,不需要有太多朋友,他们应该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总是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以为他们应该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我们总是以为只要紧紧盯住孩子的学习,他们的成绩就差不到哪里去。虽然我们也送孩子上各类培训班,但是我们的初衷很多却是为了考学的时候能有优势。殊不知你重视什么,不重视什么,你关心什么,不关心什么,都会影响到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你重视成绩,孩子就成为一个空心的考学机器,你重视生命成长,孩子就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人。

      张文质老师说:“小学教育中,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肯定是学生的生命成长”,而“生命成长可分成很多任务,这些任务都可以融会贯通、融为一体”,生命成长有很多任务,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项,如果只一味地追求学业成绩,会使孩子局限在这一项任务中,失去了其他的可能。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蹲下来,与孩子一起成长

      1. 以等待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

      每一个人的花期不同,我们不能为孩子设定他开花的时间,而是要学会等待他的花开。记得十几年前有一个学生,上一年级的时候,语文学习非常优秀,可是数学的学习总是不如人意,每次小练习,总是维持在60到70分的样子,老师非常苦恼,因为孩子的语文和英语学习没有问题,学习态度也没有问题,只是数学学习好像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数学老师非常难过,一直认为是自己的教学有问题,可是班上别的孩子都学得挺好的,她百思不得其解。奇怪的是,到了二年级,这个孩子的数学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成绩突飞猛进,让数学老师又惊又喜。后来我们曾经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是这个孩子当时的数学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幸运的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打压、批评、嘲讽,而是静静地等待他的成长,也终于等到了他的花开。

      花开有季节,每一个孩子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律,我们既不能要求梅花在夏天开放,也不能要求昙花在白天开放,更不能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安排去成长,那么就静静地陪伴他们成长吧,只要不着急,耐心地等待,孩子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也许就是这样的道理。

      2.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

      叶圣陶先生著名的教育故事《三颗糖的故事》大家应该都读过,在这个故事里,叶圣陶先生没有因为那个男孩打了小同学而批评他,反而是从他的错误中看到了他尊敬校长、遵守时间、见义勇为和知错能改的品质,我相信他的这份教育智慧将会影响这个孩子的一生。

      我前面讲的孩子列数学算式的故事中,孩子虽然算式列错了,但是他的思考是没有错的,从他的错误中,我发现了他最宝贵的逆向思维。

      没有哪一个孩子是故意犯错的,他们所有的行为背后都藏着他们的思考。几年前的一天,课间操结束后,我准备回到办公室,却看到几个低年级的孩子围在运动场的围墙边,我走过去一看,他们手心里都放着几颗蓝色的马赛克,蓝蓝的、亮亮的,很是好看,但是我知道那是从围墙上抠下来的,因为我早就发现有几处地方已经“受伤”了。我凑过去,听到孩子们正在炫耀自己的成果:“你们看,我这颗好蓝呢!”“我的亮晶晶的!”“我有五颗!”很快有还在发现我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他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我们发现了这些蓝宝石!”“我要把它们送给妈妈,给妈妈做项链。”“我要送给我的姐姐!”我恍然大悟,我肯定了他们对妈妈、对姐姐的爱,同时告诉他们,这不是蓝宝石,而且不能把公共场所的物品带回家,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孩子们并不是有心犯错,他们的这个行为背后藏着的是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藏着的是对妈妈和姐姐的爱。

      教育孩子最好的时候,是在孩子做得对的时候。当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正是建立亲子关系、融洽亲子关系的时候。无论孩子做得对与不对,我们都要能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成长,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阳光、自信、善良、充满生命力量的人。

        3. 以学习的行动助力孩子成长

      张文质老师有一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是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父母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学习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是脆弱的,他们无比单纯,对人不设防,需要我们的呵护;孩子好奇心强,对任何新事物都有强烈的认识与了解的愿望;孩子喜爱美好的事物,也容易发现身边的美与善;孩子渴望变化,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刻板的学习生活;孩子期待活力,他们好动,不安分,生命总是处于活动的状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慢慢地快的过程。

      关注孩子年龄特点:0—6岁,孩子是感官的探索者,通过吸收环境中的方方面面来建构自身,发展语言;6—12岁,孩子是抽象思维的探索者,他们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探索和发现这个世界;13—18岁,孩子是人文的探索者,他们试图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尊重孩子发展规律:0—6岁,是孩子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6—12岁,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13—18岁,是孩子自主性、独立性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

      满足孩子真实需求:有人曾经提出孩子“心智营养套餐”的菜谱,它包括七个方面的时间:一是专注时间。当孩子专心于某个事物的时候,他们正在努力地构建大脑中的深层联结。二是玩耍时间。当孩子们随性地感受新体验的时候,也在构建大脑中的深层联结。三是联结时间,就是跟人打交道、跟人交往的时间。四是运动时间。运动时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会在多方面得到强化。第五是内省时间。通过内省能够构建一个更好、发育更健全的大脑。六是放松时间。当思维漫无目的地飘荡或者只是发呆的时候,就是在给大脑充电,或是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中;七是睡眠时间。大脑休息的时候,就是在对神经元进行整理与修复,为第二天的运转提供动能。

      当然,学无止境,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张文质老师说:“从形态上来说,所有的成人都需要从儿童成长起来;从精神层面来说,童年是一生的营养,如果要对童年进行价值判断的话,我会说,童年可能决定了人生。童年是否快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幸福。”真正的幸福来自童年的美好,美好的童年来自父母从儿童视角出发的家庭培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902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037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978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67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63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04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6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36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79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1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34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37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1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52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71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48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