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我比较喜欢游记的书,也许是因为我渴望外面的世界,我喜欢人文地理,或许是文字容易理解吧?这次来写写最近看过的《一半是这里,一半是欧洲》的感想。
《占有》:我很同意作者关于占有的观点:“记忆,我认为是一种占有形式,例如书名为 ‘我的一九九六’,这是通过记忆对多时间的占有,又如’我的欧洲’,则是通过记忆,把某个地方私有化。”占有有多种方式,若仅以我们平常认为物质上的占有,和现时的占有为占有,那就不可能真的有占有了,因为人不可能永远拥有一种真实物质,毕竟人连生命都不可能永远占有。这时“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似乎比较符合这个说法。依照这种说法,那我们就可以释怀很多了,并且会感觉获得很多。我们把这些占有加以利用,比如写书,那么久可以创造出许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了。
《何处吸烟》:欧洲烟民的领地渐渐地被吞噬,许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且烟的价格逐年上涨,相对来说,中国烟民真是幸福多了。中国对烟的管理并不是那么严苛,国内的烟民,当然也受到围剿,但是形式却远没有欧美的那么严重。中国禁烟场所较之较少,觉得好像是随处都可以看到有人抽烟,并且中国的烟价格数年如一日。中国是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有的青少年和少女还以抽烟为酷,自主去学习抽烟。我所在的城镇,几乎每家都有烟民,家长们也不会考虑到孩子们,在家里仍然吸烟,许多孩子受家庭影响,也学着吸烟,我身边的男性朋友几乎每个人都会吸烟。还是希望烟民能减少,希望二手烟能减少。
《洋人不晒衣?》:洋人用洗衣机洗衣和烘干后,就拿去熨,然后直接进衣柜,没有晒衣的程序,所以每栋楼都是光秃秃的,这让我大为惊奇。我还是觉得晒晒太阳会比较好,晒过太阳的衣物会有特别的阳光香味,穿起来心情会大好。并且每家每户的阳台都晒着衣服会有生活的感觉,光秃秃的不免会觉得有点深幽与凄寂。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毕竟没有身临其境,自然会喜欢自己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不过,光秃秃的楼房会看起来宽阔一点,更加觉得轻松,挂满衣服的巷子似乎会让人觉得拥挤,感到有生活压力。
《当真》:法国人是比较容易当真的,在我看来这里的“当真”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作者举了个例子:法国将塞纳河数公里最热闹的河岸改造成人工海滩,这是“巴黎海滩”计划。后来许多市民反应热烈,兴兴头头就来日光浴。有些人觉得可笑,明明是河滩还硬弄成海滩,更可笑的是市民们也当真,还带着全套的海滨度假套装兴致勃勃而来。其实,我觉得这些人才可笑,晒日光浴是为了让身心的放松,既然河滩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有何不可呢?一定要到海滩才能晒日光浴吗?这就是重物质和重精神的区别了。“祭神如神在”的前提是“临事以敬”,敬了才能入戏。即使是面对“巴黎海滩”这样实质上的游戏之事,洋人容易相信别人,更容易相信自己,而我们正相反,不相信别人,其实也不大相信自己。也许是中国世故太多,让中国人认真比让欧美人认真要难得多,毕竟我们骨子里多少都有点玩世不恭,不该当真而当了真的人难免被人笑话,而中国人似乎最当不起这一笑。这样一来,似乎我们比洋人少了一份天真。态度是很重要的,态度决定一切,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态度认真了,也不怕有什么事可以难倒我们了。
我比较喜欢最后一句话: 人和人的相遇有时就是有很多偶然,不知怎么碰上 了,而后走散了,就此再无消息。两道轨迹极偶然地相交,令你想到“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之类的词。我不知道戴维夫妇现在在哪,生活得怎么样,也不知道他一直在奋斗的博士学位,拿到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