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成长,手足的融洽,足以打败所有的后悔。
前几年,当女儿央求:妈妈,求你再生个弟弟妹妹和我玩儿吧。
我感觉就是个天大的笑话,撇撇嘴道:嗯,这个嘛,让你爸生去,他的肚子那么大,正好装得下。
可突然间,二宝政策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家见面问候模式不约而同自动切换:你还生吗?再生一个吧!这下不是女儿操心了,换了七大姑八大姨,隔壁老王和王阿姨关心我了,这才发现这真是比劈腿还狗血的话题。
我郑重其事、严肃认真地告诉身边的朋友:我?不!可!能!
可在一万个没想到中,自己居然稀里糊涂晋升为二宝妈了。
也经常有妈妈向我取经,二宝好带不?大宝会闹不?你忙得过来不?
这二胎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说真的,我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就成了二宝妈,为什么要二宝这个问题直到二宝出来后,我才在铺天盖地的二宝讨论声中逐渐明晰了自己的想法。
我做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上天满足我一个愿望,许我两个出娘胎就自动长大的孩子——
我喜欢吗?
我愿意吗?
答案是肯!定!的!
从小就特别喜欢孩子的我,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何不去争取呢?
心理学上有个有趣的实验。假设A、B先生炒股,如果A先生想买某股票但是由于担心风险,他放弃了这种想法没买,当天该股票涨停了。B先生昨天买了该股票,但是一开盘就抛了,该股票涨停了,可惜他卖了。你觉得那个先生会更后悔呢?
实验调查发现92%的调查对象认为B先生更加后悔。虽然其实两个人的损失是相同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客观状况相同的两个人,我们会普遍认为后者更后悔?
心理学家由此总结出后悔的“做-不做规律”:如果一件事结果让人不满,当我们可以选择做或不做时,做要比不做产生的后悔情绪更加强烈。随后各国心理学家们多次重复了类似的实验,结果都惊人的相似。
那好了,面对一件纠结选择不知结果的事,我们选择不做就ok了嘛。但神奇的是,如果我们将时间跨度拉长到人生的几十年,情况则发生了惊人的逆转。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在1994年进行了一次新的实验,让参与者回忆自己人生中最后悔的事情。结果,75%的人在人生中最大的后悔是一个“不做的后悔”。
这和之前的“做-不做规律”发生了巨大矛盾。
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研究后发现,这一规律只在短期后悔中成立。而在长期事件中,人们呈现出来的态度完全相反。
他们收集到的短期后悔中,大部分是“做的后悔”。但在长期后悔中,大部分都是“不做的后悔”。这种差异被称为“后悔的时间性模型”。时间越长,你会越为了没有做的事情后悔。
很多二宝妈在刚开始迎接新生命的过程中,难免手忙脚乱心生埋怨,为啥头脑一热就干了这傻事,不然老娘现在该逛街逛街,该喝酒喝酒,哪有这门子操心事。
据我了解,其实大部分妈妈都为生孩子懊恼过,不论是一个还是多个,不然怎会有产后抑郁一说?
养育孩子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人生这么长,二宝生活终将随着时间流逝,慢慢适应,陪伴两个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成长,手足的融洽,足以打败所有的后悔。
以前我每天睁开眼睛就想着和朋友约,约,约,现在每天睁开眼睛就想今天一家老小三餐该怎么解决;
孩子他爸呢,从没参加过孩子家长会的爸爸,变成了一拖二毫无压力的超级奶爸。
但是朋友们都说我的状态比以前更好。
其实人生本没有最优选择,每种选择都会面临机会成本的丧失,只是通向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对的,生还是不生,无所谓好坏,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就是对的。
记得有个二宝妈说过很经典的一句话:生,不怕苦;不生,不后悔!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