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说三国 60 | 周瑜设计,诸葛亮主动进坑
次日升帐,周瑜前几日让核查军器库料的将官首先呈递上一份紧急密报,上面写道:“经对全军所有大小仓库盘查,军中储备箭支最为短缺,为准备大战,急需十万只。”
周瑜听了,有些出乎意料,气得心中大骂:“怎么能差这么多呢?没有箭支,还怎么打仗?看来这些掌管府库的纨绔子弟,过惯了太平盛世的日子,根本没有重视武备。”
他略一思考,计上心来,想:“不如把这两个难题都交给诸葛亮,让他在大家面前自己选择。这样既给他留有余地,公平有节;又不至于显得我过于逼人太甚,让别人误以为我是嫉妒他的才能。而这两个难题,他要都选择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他是神仙,或者疯子不想活了;如果他选择任何一个并且解决了,那他还有些才能,需要谨慎利用,同时也算帮了我们的大忙,皆大欢喜。”
本来就怀疑才28岁的诸葛亮有浪得虚名之嫌,周瑜对处置他才心怀坦荡:“如果一个都没解决,那么他就是浪得虚名,我江东排除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也是一大值得庆幸的事情;如果他觉得都太难,任何一个都不选择,那就不单是失信于我们的事情了。一个无能之辈,我对他还有什么值得客气和顾忌呢?趁机找借口加倍讨还我江东的聘礼,有什么不可以?”
于是,他问立在帐下的诸葛亮:“孔明先生,我们有约在先,你还记得吗?”
诸葛亮谦卑地回答:“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对江东承诺的聘礼,时刻铭记,绝无遗忘!”
周瑜说:“好!我当下有两件难事,可以充作聘礼。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而行。”
诸葛亮谦卑有加,说:“愿听大都督吩咐。”
周瑜说:“第一件是:我大军现在急需十万支箭,急需十日造好;另一件是:对岸曹军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熟悉水战而精于训练,是我军的大患,必须早日铲除。”他心里测算无数次,坚信短期内造十万支箭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有神仙帮忙;因此,他有意把第一件事情压缩到十日,提高了难度,使任何人都不可能完成,目的就是逼迫诸葛亮选择第二件。
其实第一件事情,也完全可以交给别人带领江东的民众日夜赶制,只要给时间,没什么难的;而第二件事情如果没有奇计,在壁垒森严的曹营想立刻铲除蔡瑁、张允肯定异常困难,因此只有诸葛亮才可能完成。退一步讲,就算诸葛亮实在无法完成,他也可以让江北的刘备派人投毒、刺杀、袭击,只要想下手就总能找到机会和可能。
诸葛亮略微加以思索,说:“十日内造十万支箭,我可以胜任。”
这个选择完全出乎周瑜的预料。他心里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这套方案的应对措施,一点准备也没有,脸上顿时一阵尴尬,没有应答。
鲁肃担心周瑜这么做过于为难诸葛亮了,怕因此伤害了两家合纵的大事,就求情说:“孔明初来乍到,对我们这里人地两生。这么艰巨的任务,时间可不可以略微宽限些日子?”
周瑜本来也只是想试探一番诸葛亮手段的高低,想借助他的奇谋协助破敌,并没有趁火打劫、相逼就范的意图。就算诸葛亮真的难以履约,他也会惺惺相惜,找个借口放诸葛亮一马。但眼下诸葛亮却完全不按牌理出牌,让他本来缜密严谨、整齐有序的脑子一下子乱了套,而且,当着众人之面,他堂堂大都督一句话就是军令,也不便破了规矩,就装作毫不留情地说:“军令如山,曹军随时都可能杀到,难道我们可以与曹操商量宽限的日子,等我们的箭支做好了再战?”
话音未落,诸葛亮却主动出列,态度严肃地说:“战争迫在眉睫,我看就不用十天了,只需要三天就可以了,但需要大都督借给我六百个军士协助完成。”
鲁肃、程普、吕蒙、太史慈、黄盖、甘宁等一班人都以为听错了,个个心里盘算:“三天造十万箭支,六百个人,相当于一人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吃不喝要造出五十五支箭,包括砍伐竹子、运输、锯成辅料、削成箭竹,还要准备无数的翎毛、胶漆等,最后再合伙制成。这么大劳力工程,三天怎么可能?这简直是痴人说梦!这个人是不是徒有虚名,在愚蠢的主人那里依靠招摇撞骗为生?看他现在夸下这个海口,捅下这么大娄子,该怎么收拾?”
周瑜起初在心里还有些愧疚和不忍心,承认两个问题的确太难,这样逼迫诸葛亮挑选无异于把人往死路上相逼,似乎对同盟伙伴有点不仁义、太苛刻,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诸葛亮不但知难而上,竟然还主动往自己身上加压力。如此简直就像挑衅一般,让周瑜不但气恼无比,连想救诸葛亮的退路也给堵住了,于是便毫不客气地问:“如果三日后收不到箭,该当如何?”
诸葛亮仍然沉着地回答:“大都督取孔明的项上人头便是。”
周瑜见诸葛亮进坑,心中暗喜,连忙紧逼一步,说:“军无戏言!”
诸葛亮异常冷静而沉着地回答:“军令状伺候!”
——自肖永革《三国绝对很邪乎》,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