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也是一种成长
四岁的小雨是个爱哭包,他经常习惯用哭来面对所有的事情。
小雨总喜欢哭,大事情哭,小事情也哭,他的哭常常是没有“合理理由”的,比如进餐时分发餐具,他会哭一次,原因是小朋友没有第一个把餐具给他,或者汤匙是他不喜欢的;午睡前哭一次,不让他哭出来就不睡午觉;加餐时哭一次,因为加餐是他不喜欢的;集体教学活动时,每个小朋友都整整齐齐的坐在小椅子上,而他却在教室里乱跑,有老师小朋友告诉他应该坐回自己的小椅子上,他就开始哭……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
有时候小雨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要么躺在地上哭,要么站在小朋友面前嚎啕大哭,每次都把小朋友吓的不敢说话了,如果制止他的哭泣,他自己就生气,他常会气的脖子上的青筋爆起。
哭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在他们掌握更有效的交流方法之前,哭就已经是其运用最熟练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了,饿了,渴了,热了,冷了,想让妈妈抱,想要一样东西,儿童都会用哭来表示。这一行为会一直贯穿孩子的童年。
为什么有的孩子像小雨一样特别爱哭?动不动都要哭?而另外一些孩子就不会这样呢?这主要跟外界给予的反馈有关。随着儿童语言的逐渐发展,哭这一表达方式应当逐渐被能表达更为丰富含义的语言所代替。但是如果成人没有给予良好的引导,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要一哭就会达到目标,那么哭这种行为就会被强化,既然有效,儿童也乐于反复采取这种简单的方法,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心软以及没有清晰的原则。
此外,家长也要懂得,懂得哭和笑都是一个人真实的情感流露,情绪本身没有好坏,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哭并非不好。成人也一样会哭,他对于负面情绪的宣泄和疏导有其正向意义,研究表明,哭有抑制痛苦的作用,但是像小雨一样,把哭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影响其正常的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建立,显然是需要调整的。
那么父母和老师应当怎样做呢?
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接受情绪。父母和老师此时的心态和情绪很重要,给孩子一个拥抱,轻轻的抚摸他的后背,告诉他“我知道你很难过”,“我看到你很愤怒”……当我们真心的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
第二,遇到这种情况,先不要急于解决问题,最忌马上满足要求或者粗暴拒绝。孩子哭了需要成人的关注,但成人的关注要把握好度,像小雨这种情况,可以告诉孩子,“难过了,你可以哭一会儿,哭完了,再和老师说,老师等着你”,既不要指责孩子总爱哭,也不要被哭的行为所胁迫。
第三,清晰而明确的原则,那就是好好说话。可以商量,哭,解决不了问题,耐心听孩子表达,鼓励孩子把自己遇到的事情感受说出来,具体的解决方式根据情况而定。
对于孩子的要求合理的,不影响他人的,可以同意。不合理的明确告诉孩子,让孩子理解。
如果家长和老师自己没有正确的原则,而是依据心情、时间,孩子闹的厉不厉害来处理,那结果就会如案例所示。